太空長期飛行會如何影響血管健康?
|

太空長期飛行會如何影響血管健康?

研究概況 🔭

太空旅行令人著迷,但也帶來關於健康的重要疑問:在失重 (zero gravity) 環境下待上數月,會不會對心臟與動脈造成長期傷害?一項追蹤 13 名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太空人 (NASA astronauts) 的研究,帶來相當安定的答案。這些太空人於任務開始時年齡從 30 多歲到 50 多歲不等,任務期間在國際太空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待了 4 個月到將近一年不等。

研究方法與檢測指標 🧪

研究團隊在多個時間點對太空人的頸動脈 (carotid artery) 與肱動脈 (brachial artery) 進行超音波掃描 (ultrasound scans),時間點包含:升空前、太空飛行中、返回地球後短期,以及最多五年後的追蹤。研究也檢測發炎反應 (inflammation)、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等生物標記 (markers),並評估血管功能與動脈結構變化。

主要發現 ✅

  • 短期變化快速回復:在太空期間發現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指標上升,但在返回地表後一週內就恢復正常,顯示這類短期反應可逆。
  • 動脈結構保持穩定:未觀察到頸動脈 (carotid artery) 的增厚 (thickening) 或僵硬 (arterial stiffness),代表未出現早期心血管疾病的結構性變化。
  • 血管功能穩定:肱動脈的血管舒張 (vasodilation) 功能維持一致,這是判斷動脈健康的重要早期指標。
  • 長期風險增加有限:預測的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 (10-year heart disease risk) 從飛行前的 2.6% 小幅上升到五年後的 4.6%,但這主要是自然老化所致,而非直接由太空環境造成。

關鍵保護因子:生活習慣的力量 💪

這項研究指出,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太空人回到地球後仍維持活躍與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持續的運動與健康生活型態,很可能在保護動脈與整體心血管健康上扮演主要角色。

結論與對未來的意義 🚀

這項研究對人類太空探索是一個正面訊息:心血管系統能夠適應長期太空飛行 (long-duration spaceflight),且在多數情況下不會造成持久性傷害。對於夢想未來登月或飛往火星的人來說,知道我們的心臟有能力面對太空挑戰,無疑是令人安心的發現。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