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認識】星系牆
|

【深度認識】星系牆

平時走在香港街頭,四周都被高樓大廈包圍。如果你把這些大廈想像成一個個星系(Galaxy),那麼整條馬路就像把它們分隔開來的空間。然而,在宇宙尺度下,這些“高樓大廈”——星系,有時也會整齊地排列成年牆狀結構。我們稱這些龐大的宇宙建築為“星系牆”(Galaxy Wall)。什麼是星系牆?它們有多巨大?今次我們一起走進宇宙「地產界」——深入了解宇宙中最大規模的結構之一。

甚麼是星系牆?

星系牆是一種宇宙大尺度結構(Large-scale Structure),由數以千計至數十萬個星系密集排列組成,呈長條或平面形態。這些巨大的星系牆,就像宇宙中的「天文長城」。它們是宇宙網絡(Cosmic Web)中最壯觀、最集中的區域,是星系團(Galaxy Cluster)以及超星系團(Supercluster)的集合體。

星系牆的基本參數

  • 體積(V): 以最大、著名的星系牆「赫克拉-北冕牆」(Hercules–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為例,其長度估計約為100億光年(Billion Light Year);寬度和厚度各有數億光年。這比我們的銀河系(Galaxy)直徑10萬光年大10萬倍,即便放下整個本地超星系團(Local Supercluster)都不覺擠迫。
  • 質量(M): 鬼腳蛛牆(Sloan Great Wall)質量估計高達數十萬億(10^18)個太陽質量(solar mass),我們太陽的質量大約是2 x 1030 公斤,一道星系牆的總質量因此“重”得超乎想像。
  • 地球距離: 例如“鯨魚座長城”(CfA2 Great Wall)距離地球約2億至3億光年(200-300 Million Light Year)。
    其他,如赫克拉-北冕牆,距離地球約100億光年。
  • 溫度: 星系牆中的恆星溫度各異,從幾千度(紅矮星)到數萬度(藍巨星)都有,但星系之間是一片稀薄冷氫氣,僅幾十K(開氏度),遠低於太陽表面5,500°C。
  • 成分: 主要由恆星、行星、星際塵埃、暗物質(Dark Matter)及氫氣組成。
  • 歷史: 星系牆形成於宇宙大爆炸(Big Bang)後幾十億年。像赫克拉-北冕牆,科學家推測於宇宙年齡僅30億年時便已漸漸凝聚,意味這是早期宇宙就已誕生的巨大結構。

星系牆與太陽、地球對比

要形容星系牆之巨大,可以這樣比喻:地球就像一粒沙,太陽則像一顆精緻的玻璃球,而我們的銀河系如一輛城市巴士。但星系牆就好比一整條貫穿港九新界的大型高鐵路網,將無數都市(星系)串連起來。你一生從沒走過每一個香港小區,就像我們從沒見過星系牆的每個角落。

  • 地球: 直徑12,742公里,質量約6 x 1024公斤。
  • 太陽: 直徑約140萬公里,質量2 x 1030公斤。
  • 星系牆(Hercules–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 長度100億光年,質量超過10^18個太陽質量。

如此巨大的建築,讓人不禁佩服自然規律的鬼斧神工。

星系牆的發現與探索歷程

最初,天文學家以為宇宙中的星系分布像一盤散沙。但隨著20世紀晚期的新天文巡天(sky survey)——特別是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紅移巡天(CfA Redshift Survey)和斯隆數字巡天計劃(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湧現的大量星系位置數據,才漸漸揭露出這些星系並非隨機分布,而是集體構成巨大牆狀結構。

1980年代,「鯨魚座長城」(CfA2 Great Wall)首先被發現,這是一道長約5億光年的巨牆。接著在2003年,斯隆牆(Sloan Great Wall)現身,2013年更驚現史上最大的巨無霸——赫克拉-北冕牆,其長度超越現時所見任何宇宙結構,甚至挑戰了宇宙均勻性的基本理論。

星系牆的成因與意義

我們要問一個「為什麼」:為何宇宙會自動建構出這些巨牆?答案藏於宇宙初生時的微小密度擾動(big bang fluctuation)。就像牛奶加進咖啡,攪拌後部分地方略為奶多、部分則奶少,這些微小差異經過重力作用不斷放大,形成星系、星系團,乃至最終凝聚出星系牆。想像一下香港夜景,有時會看到市區燈火集中連成一線,星系牆就是宇宙夜空中這種「燈河」。

星系牆的存在是驗證「宇宙大爆炸」及膨脹理論的重要支撐。同時,牆體內的暗物質分布、星系運動和分佈也提供解讀暗物質、暗能量(Dark Energy)和重力等基本物理謎題的線索。

宇宙尺度上的挑戰

赫克拉-北冕牆的巨大甚至成為天體物理的一大難題——理論上,宇宙在尺度超過約13億光年後會「均勻」起來(宇宙學原理Cosmological Principle),然而如此巨型的牆壁卻出現,令人質疑現時宇宙模型的完備性。

我們可以親眼見到星系牆嗎?

可惜,即使在全世界觀星條件最好的地方,也沒法肉眼「直接」看到星系牆,因為它們距離地球實在過於遙遠,而且分布的星系也太黯淡、分散。但利用大型望遠鏡及紅移數據,天文學家可以用電腦重建出星系三維分佈圖,就像醫生掃描人體內臟一樣,形象地「看」出整條星系牆的輪廓。

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星系牆告訴我們,即使在最浩瀚的時空裡,宇宙也會因微小變化而布置出井然有序的圖案。就好像一座城市的規劃,一條路或一堵牆得來不易,背後有無數選擇與偶然。星系牆提醒我們,即使身處喧鬧都市、每日在樓宇森嚴的香港生活,其實我們也是“宇宙田園”裡一分子。

結語

地球出發,我們眼望無盡星空,只是宇宙牆邊一粒微塵。星系牆以不可思議的規模,凝聚了從宇宙誕生以來的奇蹟。它帶給我們無限敬畏,也推動著人類不斷探索:究竟這個宇宙還隱藏著什麼「不可思議」?下次抬頭望天,不妨想一想,在宇宙最深處,那一道比高樓大廈還要巨大千萬億倍的「牆」,正默默佇立,見證著宇宙故事的演變。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