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川公衆便所:被爆而不倒的公廁,沉默了70年才被發現
見證歷史的特殊建築
今天8月6日是廣島遭投下原子彈的日子,而今年更是80週年和平紀念日,今天特別介紹在廣島市中區土橋町的本川河岸邊,靜靜佇立著一座看似平凡的公共廁所。然而,這座小小的建築卻承載著沉重的歷史記憶,它是廣島現存被爆建築中最為特殊的一座——也是全世界唯一被正式登錄為原爆遺跡的公共廁所。
🏛️ 建築身世之謎
這座鋼筋混凝土建築面積僅有11.57平方公尺,推測建於1930年代初期。有趣的是,關於它的確切建造年代和施工者,至今仍是個謎團——彷彿這座小建築刻意隱藏了自己的身世,只留下歲月的痕跡供後人猜測。
建築座落在舊太田川(本川)沿岸,與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隔河相望,距離原子彈爆心地僅約480-500公尺。在那個改變一切的瞬間,它成了最近距離的無聲見證者。
💧 災後的生命之源
1945年8月6日之後,這座小廁所意外成為了生命的庇護所。根據被爆者的畫作記載,災後許多赤身裸體的倖存者聚集在此尋找水源。有的人在洗手台前拚命飲水,有的人卻在得到這珍貴的水源後不幸離世。這些畫面提醒我們,即便是最humble的建築,在極端時刻也可能成為生死交關的重要場所。
🔍 遲來的身分確認
長久以來,這座廁所就像個默默無聞的配角,直到2015年才獲得應有的歷史地位。市民團體「思考小型被爆建築之會」透過美軍拍攝的珍貴影像,發現了這座建築的真實身分。
最關鍵的證據來自建築整修前磁磚上發現的單向溶解垂流痕跡——這些痕跡被認為是遭受原爆熱線熔融所造成的「戰爭傷疤」。2015年12月,廣島市正式將本川公廁登錄為被爆建築,讓這座小建築終於獲得了它應得的歷史地位。
🌊 面臨的現代挑戰
即使已被認定為珍貴的歷史遺跡,這座小廁所仍面臨現實的考驗。國土交通省的太田川水系河川整備計畫,旨在防範高潮與洪水災害,可能會影響到這座建築的命運。
2017年時,相關單位表示可能需要管理單位進行遷移或暫時移動。不過,目前這座見證歷史的小建築依然堅守在原地,繼續履行著它作為公共設施的日常職責,同時默默述說著那段不能忘記的歷史。
🕊️ 微小而偉大的歷史見證
在廣島眾多的被爆建築中,本川公眾洗手間或許是最不起眼的一座。它沒有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宏偉,也沒有原爆圓頂的象徵意義,但它用最樸實的方式提醒我們:歷史的痕跡無處不在,即使是最平凡的建築,也可能承載著最不平凡的記憶。
在今天這個廣島原爆紀念日,讓我們記住這座小小的廁所,以及它所代表的所有在那個可怕日子裡,為了一口水、一絲希望而掙扎求生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