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核爆80週年,《長崎和平宣言》承諾長崎將永遠是最後一個原子彈爆炸地點
2025年8月9日,長崎市舉行原爆投下80週年的和平祈念式典。
長崎市長鈴木史朗在會上宣讀了《長崎和平宣言》,全文如下:
1945年8月9日,原子彈在這座城市上空爆炸。八十年過去,當年的人們誰能想像,世界竟會走到如今的局面。
我們呼籲——立即停止「以武制武」的惡性衝突!世界各地的對立與分裂,正讓戰火愈燒愈烈。
若再這樣下去,人類將被推向核戰爭的深淵。這不只是政治家的課題,而是威脅到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存亡危機。
1982年,已故的山口仙二先生,作為被爆者首次在聯合國總部發表演說。
他回憶當年的慘狀:
「我周圍有人眼球被震出眼眶,有人被木片與玻璃刺穿,還有年輕母親抱著半邊頸子被炸斷的嬰兒哭喊。左右兩邊,到處都是像石塊般倒地的屍體。」
演說最後,他揭示自己被炸後的傷痕,對世界吶喊:
「請看我的臉與雙手!我們不能讓全世界,特別是未來的孩子們,哪怕只有一人,重蹈我們被核武奪去生命與幸福的悲劇。不再有廣島,不再有長崎;不再有戰爭,不再有被爆者。」
這來自靈魂深處的呼聲,正是所有被爆者心願的結晶。
被爆者憑藉證言與行動影響了全世界。去年,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日本被團協)因此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該組織成立於1956年,在長崎誓言「拯救自己,也要透過我們的經驗拯救人類」,即便背負著身心創傷、歧視與貧困,仍持續呼籲廢除核武。
長崎因此孕育出「地球市民」一詞——不分國界與種族,把整個地球視為共同的家園,攜手追求和平未來。這種視野,正是癒合分裂世界的力量。
對全球地球市民的呼籲:
即使個人的力量渺小,凝聚起來也能開創未來。第一步,從彼此了解開始,透過對話、交流,累積信任。這是公民社會的重要使命。
如今,無論透過體育、藝術,還是先進的通訊科技,人們都有更多跨越國界交流的機會。長崎正舉辦由全球約8,500座城市參與的「和平首長會議」總會,各地自治體也在強化合作,擴大團結網絡。
對世界各國領袖的呼籲: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請回到《聯合國憲章》的初衷,恢復多邊主義與法治精神。明年的《核不擴散條約》(NPT)審議會議,將是決定人類命運的關鍵時刻。要讓長崎成為最後的被爆地,必須提出具體、可行的核武廢除路線圖,不能再拖延。
對日本政府的呼籲:
堅守憲法的和平理念與「非核三原則」,儘速簽署並批准《禁止核武器條約》。推動如「東北亞無核武地帶構想」等,不依賴核威懾的安全政策,展現領導力。被爆者平均年齡已超過86歲,時間緊迫,請加強援助,並盡快承認與救助尚未被官方認定的被爆體驗者。
我們向所有在原爆與戰爭中犧牲的人致上最深切的哀悼。
在被爆80年之際,長崎鄭重承諾,將把這段人類共同的記憶傳向全世界。為了永遠讓「長崎成為最後的被爆地」,我們將與全球地球市民攜手,為核武廢除與世界永久和平奮鬥到底。
2025年8月9日
長崎市長 鈴木史朗
長崎原爆受害狀況
- 投彈地點:長崎市松山町上空
- 主要受災區域:浦上地區
- 來襲機種與數量:B-29轟炸機 2架
- 死亡人數:73,884人
- 受傷人數:74,909人
- 全毀房屋:11,574棟
- 焚毀面積:6,712,455平方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