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iPS 細胞製成的細胞層首次移植至心臟病患者!

以 iPS 細胞製成的細胞層首次移植至心臟病患者!

日本醫療界在再生醫學領域邁出關鍵一步。京都市一家醫療新創公司「iHeart Japan」與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等研究團隊宣布,已完成全球首例以 iPS 細胞製成的心臟細胞層,成功移植至重症心臟病患者體內,開啟iPS細胞臨床應用的新篇章。

根據團隊說明,他們利用人工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心肌細胞與血管細胞,製成心臟組織片,再將5層細胞片重疊,貼附在患有「擴張型心肌病」的患者心臟表面進行移植手術。這種層疊式設計有望提高治療效果,並延長治療持續時間。

該手術於近日完成,是臨床試驗的第一例,患者目前已順利出院並持續追蹤觀察中。研究團隊計劃接下來對另外9位患者進行相同手術,以全面評估安全性與療效。

這項技術的開發由東京大學的山下潤特任教授擔任科學顧問,他在記者會中表示:「這是我們長年研究的成果首次進入臨床階段,感到格外謹慎與振奮。」

除了此次手術外,今年4月,由大阪大學衍生的新創企業也已向日本政府申請將 iPS 細胞製成的「心肌細胞片」用於臨床,顯示以 iPS 細胞治療心臟疾病的技術正快速推進,進入實用化競爭的關鍵時刻。

iPS細胞的簡介

iPS細胞,全名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是一種由成熟體細胞(例如皮膚細胞)“重編程”而來的幹細胞。這項技術是由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於2006年首度成功開發,並因此獲得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

簡單來說,iPS細胞是一種「回到嬰兒狀態」的細胞。透過基因技術,科學家將成體細胞重新導入特定的基因(如Oct4、Sox2等),讓原本已分化、有明確功能的細胞退回到一種未分化、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狀態。這些細胞就像胚胎幹細胞一樣,具備「多能性」,可以分化成身體中幾乎任何一種細胞,例如神經細胞、心肌細胞、肝細胞等等。

iPS細胞的出現,帶來醫學上的重大突破。傳統使用胚胎幹細胞會涉及倫理爭議,但iPS細胞來自患者自身細胞,因此在倫理上爭議較少,也減少排斥反應的風險。這使得iPS細胞成為再生醫學、疾病研究與藥物開發的熱門研究領域。

目前,全球已有多項利用iPS細胞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例如用於修復視網膜、治療脊髓損傷、心臟病與帕金森氏症等。雖然技術仍在發展中,但未來有望實現「量身打造的器官移植」與「個人化藥物治療」,對醫療界具有革命性影響。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