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城》影評:香港輻射災難片,題材新鮮 (評分 72/100)

《焚城》影評:香港輻射災難片,題材新鮮 (評分 72/100)

《焚城》(Cesium Fallout)是2024年香港電影的一大創舉,作為首部以核輻射災難為題材的港產片,由潘耀明執導,江志強與劉德華監製,集結劉德華、白宇、莫文蔚等一線演員。這部電影以宏大的災難場面與深刻的人性探討,試圖開拓香港電影的新疆界。故事以2006年香港為背景,講述電子垃圾轉運引發的輻射危機,政府高層與前線消防員在生死存亡中的抉擇與掙扎。以下從劇情結構、演員表現及整體呈現三方面,剖析這部作品的成功與不足。 🎬

劇情結構:宏大格局下的公式化困境 ☢️

《焚城》的故事始於1996年,財政司范偉立(劉德華 飾)因放寬貨櫃檢查政策,導致葵涌貨櫃碼頭大火,造成包括其妻黎美儀在內的多名消防員殞命。十年後,2007年粉嶺回收場突發輻射大火,檢測出高危放射物銫-137,隨著熱帶風暴「墨菲」逼近,輻射威脅席捲全港。故事以雙線並行:范偉立與代理特首Cecilia(莫文蔚 飾)的決策爭執,以及消防隊長黎傑峰(白宇 飾)帶領隊員深入輻射區的生死救援。 🚒

現實關懷與公式化挑戰

劇情以「人禍引發天災」為核心,靈感來自2008年香港遺失銫-137輻射源事件,反映香港作為電子垃圾中轉站的社會議題,為影片增添深度。然而,劇情略顯公式化,生存與犧牲、官場博弈等元素雖緊扣災難片框架,卻缺乏突破。影片長達140分鐘,部分文戲過於冗長,政府高層對白依賴配樂烘托,顯得力道不足。角色過多導致支線人物(如消防員林家熙、黃愷傑)背景交代不足,削弱情感共鳴。 🌪️

演員表現:星光熠熠與新生代的碰撞 🌟

《焚城》的演員陣容豪華,劉德華與莫文蔚的對手戲是全片亮點。劉德華飾演的范偉立背負政策失誤的愧疚,展現沉穩內斂的一面,尤其在與莫文蔚的爭執場景中,傳達角色的焦慮與堅持,但部分觀眾可能覺得其表演延續了過往角色影子。莫文蔚飾演的Cecilia是全片最大驚喜,她以強硬姿態應對危機,在地下室情緒崩潰的戲份令人動容,展現久違的演技實力。 😢

白宇首次挑戰港產片,飾演消防隊長黎傑峰,動作場面賣力,與隊員的兄弟情誼賦予角色立體感,特別是身穿防護服的救援場面,展現堅韌與犧牲精神。新生代演員如廖子妤、何啟華、魏浚笙、梁仲恆在動作戲中展現活力,令人看到香港電影的傳承希望。然而,鄭則仕、王丹妮等角色發揮空間受限,略顯可惜。 👨‍🚒

整體呈現:視覺震撼與人文關懷的平衡 🎥

作為香港首部輻射災難片,《焚城》視覺效果誠意十足,超過2000個特效鏡頭呈現粉嶺回收場的爆炸與火災,絕對及不上好萊塢製作,但粉嶺回收場首次大爆炸的鏡頭(貨櫃彈走)那一幕,實在是假得厲害,在戲院中看到我開口笑了!就算以港產片級數,仍算是非常不勘!本地取景如消防局與舊政府總部廣場,是有增添親切感。然而,部分特效場景略顯電腦動畫痕跡,未能完全營造危機感。 💥

視覺與人文的平衡

導演潘耀明在災難場面與人文關懷間尋求平衡,消防員的英勇救援與政府高層的官僚作風形成對比,突顯人性多面性。未公開的結尾片段(范偉立因輻射患癌)深化了災難後果,但正片後半段的犧牲橋段略顯突兀,消防員自行執行高風險任務的設定缺乏邏輯性,略顯煽情。 🎭

結語:港產災難片的里程碑 🏆

《焚城》是香港電影的大膽嘗試,填補港產災難片的空白,喚起觀眾對環境與政策的關注。雖然劇情結構保守,角色刻畫未臻完善,但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與震撼視覺效果,使影片成為2024年港片亮點。票房突破4000萬港幣,證明觀眾對新類型電影的接受度。對於香港電影而言,《焚城》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探索,期待更多兼具娛樂性與社會意義的作品。 🌇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