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捲煙》影評:低成本重現香港經典黑幫電影  (評分:65/100)

《手捲煙》影評:低成本重現香港經典黑幫電影  (評分:65/100)

劇情:時代洪流下的邊緣人生

《手捲煙》(Hand Rolled Cigarette)是香港新銳導演陳健朗的首部劇情長片,以1997年香港回歸後為背景,講述退役華籍英兵關超(林家棟 飾)與南亞裔青年文尼(Bipin Karma 飾)在重慶大廈的相遇,兩人從互相利用到惺惺相惜的故事。影片以新黑色犯罪片為基調,融入濃厚的香港江湖味,同時探討身份認同與世代交替的深刻議題。劇情圍繞關超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背負巨債,淪為黑幫走私中間人,而文尼因私吞毒品被黑幫追殺,兩人在重慶大廈的龍蛇混雜中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情義。導演陳健朗以「手捲煙」為隱喻,象徵緩慢醞釀的人情與過往香港的浪漫情懷,試圖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尋找屬於香港人的定位。

劇情結構上,影片以緩慢的節奏鋪陳角色背景,卻不時穿插突兀的轉折,如文尼突然被捲入追殺漩渦,或關超與文尼之間的情感轉變略顯倉促,導致角色動機偶有斷裂感。然而,這些瑕疵無損影片的核心魅力——它並未過分渲染香港的社會悲情,而是透過黑幫交易與暴力衝突,勾勒出邊緣人物在時代巨輪下的掙扎。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片尾長達七分鐘的長鏡頭打鬥場面,靈感取自朴贊郁的《原罪犯》,以冷靜的旁觀視角呈現混亂的暴力美學,既展現導演的野心,也為香港動作片注入新鮮的視覺語言。

演技:林家棟的沉穩與新人的青澀

林家棟作為本片的靈魂人物,以零片酬的仗義演出支撐了整部電影的表演質感。他飾演的關超是一個被時代拋棄的失意中年人,帶著對殖民時代的懷念與對現實的無奈,舉手投足間散發出滄桑與疲憊。他的表演內斂而精準,尤其在抽手捲煙的片刻,眼神流露的孤寂與掙扎,讓觀眾瞬間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林家棟在片中與袁富華、白只、太保等實力派演員的對手戲,更展現了他駕馭複雜角色的能力,無論是面對黑幫老大泰哥(袁富華 飾)的壓迫,還是與文尼的微妙情感,都處理得層次分明,堪稱金馬影帝提名的最佳詮釋。

相較之下,南亞裔新人演員Bipin Karma的表現則顯得青澀。文尼作為一個在香港與南亞身份間掙扎的青年,角色本身充滿潛力,但Bipin的表演略顯生硬,廣東話台詞雖流利,卻難以完全傳達角色的複雜情感。尤其在與林家棟的對手戲中,他的表現偶爾顯得單薄,未能完全撐起角色應有的重量。然而,這份青澀也意外地與文尼的迷惘處境相呼應,讓角色的邊緣感更為真實。袁富華、白只與太保等配角則以誇張而鮮明的黑幫形象,為影片增添濃烈的江湖氣息,特別是袁富華的泰哥,狠辣中帶著幾分人性化的複雜,讓人印象深刻。

總評:不過不失,不算獨特

《手捲煙》並非十分出色,其劇情節奏的斷續與部分角色的單薄,讓它難以被稱為「神作」。然而,作為陳健朗的處女作,影片展現了令人驚嘆的導演潛力。他以重慶大廈、廟街等香港地標為背景,將城市拍得既真實又帶幾分魔幻,成功喚起觀眾對舊日港片的回憶。影片不僅是對杜琪峰、林嶺東等經典港產片導演的致敬,更透過身份認同的主題,觸及香港在後回歸時代的集體迷惘。

陳健朗在有限的製作資源下(政府資助僅325萬港幣),完成了這部充滿野心的黑幫電影,令人敬佩。他以「手捲煙」這一緩慢而私密的動作,隱喻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試圖在快速變遷的香港尋找一絲溫暖。雖然影片在劇情推進上略顯生硬,但其真誠的創作態度與林家棟的精湛演出,讓《手捲煙》成為近年港產片中難得的佳作。它不僅是對香港電影輝煌時代的回望,更是一封寫給這座城市的情書,點燃了觀眾對港片未來的期待。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