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迴廊》影評: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真實改編,楊偉倫演出周凱亮的冷酷!(評分:88/100)

《正義迴廊》影評: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真實改編,楊偉倫演出周凱亮的冷酷!(評分:88/100)

《正義迴廊》(The Sparring Partner)是一部2022年上映的香港律政懸疑犯罪片,由新銳導演何爵天執導,改編自2013年轟動一時的「大角咀肢解父母案」。這部電影以法庭審訊為主軸,透過多重視角探討真相、正義與人性的複雜性。片長雖超過兩小時,卻以緊湊的劇情、精湛的演技與深刻的議題,成功吸引觀眾目光,成為近年香港電影的一大亮點。

劇情分析:真相的迷霧與法庭的舞台

故事圍繞張顯宗(楊偉倫飾)(真實人物:周凱亮)與唐文奇(麥沛東飾)(真實人物:謝臻麒)兩名被告,涉嫌在唐文奇的寓所內殺害張顯宗的父母並肢解遺體。案件進入法庭審訊,兩人均否認謀殺罪名,由資深大律師吳冠峰(林海峰飾)與游嘉莉(蘇玉華飾)分別為其辯護,檢控官朱愛倫(周文健飾)則試圖證明二人早有預謀。劇情以法庭攻防、陪審團討論與案發現場重現三線並行,層層揭露案件的撲朔迷離。

電影最大的懸念在於唐文奇是否真正參與兇案。導演何爵天巧妙地透過唐文奇的「低智商」形象、其姊唐文珊(楊詩敏飾)聲淚俱下的證詞,以及張顯宗對希特勒的病態崇拜,引導觀眾質疑真相的定義。電影並未明確給出答案,而是將焦點放在司法程序的局限與人性偏見的影響。陪審團的爭論展現了不同背景、立場的碰撞,有人因同情唐文奇的「弱勢」而傾向無罪,有人則質疑其「扮蠢」的可能性。這種曖昧的留白,讓觀眾在觀影後仍忍不住反覆推敲。

劇情結構上,電影借鑑了經典法庭片《十二怒漢》的手法,卻又融入濃厚的香港在地元素,例如「高登論壇」與「攬炒」等用語,讓對白更具時代感與親切感。導演刻意加入張顯宗幻想自己為希特勒的片段,雖略顯突兀,卻有效凸顯其反社會人格,增添心理層面的深度。然而,這些超現實片段也可能讓部分觀眾感到與法庭戲的寫實風格有所斷裂。

演員表現:全員競演的火花四射

《正義迴廊》的演員陣容堪稱全片亮點,幾乎每位角色都表現出色,無人搶戲卻又各有光芒。麥沛東飾演的唐文奇無疑是全片焦點,他將角色的「低智商」與「無辜」拿捏得恰到好處,無論是法庭上的惶恐神情,還是被逼供時的無助,都讓人既同情又懷疑。他的表演在細微處展現張力,尤其在最後接受記者訪問時,瞬間變化的眼神令人不寒而慄,成功為角色增添神秘感,榮獲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實至名歸。

楊偉倫飾演的張顯宗則呈現出另一種極端的性格。他將角色的冷酷、自卑與偏激詮釋得淋漓盡致,尤其在幻想片段中,帶有病態的沉靜氣質,讓人感受到角色的危險性。蘇玉華與林海峰作為兩位大律師,則展現了成熟演員的功力。蘇玉華的游嘉莉沉穩中帶有銳氣,法庭上的每句詰問都充滿力量;林海峰的吳冠峰則以幽默與機智化解角色的壓力,卻在關鍵時刻展現對真相的執著,令人印象深刻。

配角方面,楊詩敏飾演的唐文珊在證人席上的情感爆發令人動容,成功扭轉法庭風向;葉蘊儀飾演的退休教師葉惠萍,則以細膩的表演帶出陪審團成員的掙扎與反思。其他陪審團成員如哲學系畢業生高思鈞(林善飾)與警員O仔(王雍泰飾),雖戲份不多,卻各有特色,為電影增添多元視角。

電影意義:正義的界線與人性的試煉

《正義迴廊》不僅是一部法庭懸疑片,更是一部對人性與司法制度的深刻反思。電影質疑法庭是否真是尋找真相之地,律師的唇槍舌劍、陪審團的偏見與爭執,都揭示了正義的複雜性。導演何爵天以新人之姿,展現出驚人的場面調度與敘事掌控力,將眾多角色與議題交織,卻不顯雜亂。雖然部分觀眾批評電影「用力過猛」,塞入過多元素,但這種「貪心」的野心恰恰體現了導演對議題的熱情與深度。

電影的結尾以唐文奇被框在蜘蛛網中的畫面收場,象徵其可能隱藏的「真相」,卻也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這種開放式結局不僅挑戰觀眾的道德判斷,也呼應了現實中司法制度的局限性。正如片中一句台詞所言:「冤獄比放過一個有罪的人更不公義。」這句話提醒我們,正義並非單一的結果,而是追尋過程中的掙扎與反思。

香港電影的新高度

《正義迴廊》以其精湛的劇本、演技與深刻的議題,成功將香港法庭片推向新高度。無論是對案件真相的探究,還是對人性與司法的反思,電影都以細膩的筆觸觸動觀眾心弦。雖然部分手法可能稍顯刻意,但作為何爵天的導演處女作,已展現出非凡的潛力。對於喜愛懸疑、律政題材或關注社會議題的觀眾,這部電影絕對不容錯過,值得反覆品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