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宵閃避球》影評:關於邊青的勵志喜劇小品 (評分:65/100)
《深宵閃避球》(Life Must Go On)是一部2022年上映的香港運動喜劇片,由新銳導演應智贇自編自導,以「可能係香港史上最揸流攤嘅運動電影」為宣傳標語。故事聚焦社工楊穎琦(周家怡飾)為一群邊緣少女開設的「深宵體育館」計畫,該計畫因資金問題面臨裁撤危機。為挽救計畫,楊穎琦臨時組建一支閃避球隊「粉青隊」,並找來失業的前明星運動員劉志聰(鄭伊健飾)擔任教練,帶領八位背景各異的少女參加全港閃避球錦標賽,試圖以比賽勝利保留體育館。劇情透過喜劇形式,探討邊緣青少年面對的困境與成長,同時融入勵志元素。
劇情結構採取典型運動喜劇片的框架:開場介紹角色背景與危機,中段聚焦訓練與團隊磨合,末段以比賽高潮收尾。雖然故事主線清晰,但節奏略顯倉促,部分角色的背景故事未能充分展開。例如,少女們各自的家庭問題雖有提及,但缺乏深入刻畫,導致觀眾對角色的共鳴稍顯不足。此外,結局未完整交代比賽結果與角色後續發展,留下未解的懸念,影響整體觀感。儘管如此,電影以輕鬆幽默的筆觸,成功將沉重的社會議題轉化為勵志故事,令人感到溫暖。
演員演技評析
鄭伊健飾演的劉志聰是一個過氣運動員,帶有喜劇色彩的「Hea爆」性格為電影增添不少笑點。他的表演跳脫以往硬派形象,以誇張的肢體語言與搞笑對白詮釋角色的落魄與幽默,特別在與少女們的互動中,展現出難得的「可愛」面向。然而,角色本身的深度有限,鄭伊健的演技雖自然流暢,但在情感轉折的場面略顯單薄,未能完全挖掘角色的內心世界。
周家怡飾演的楊穎琦是全片靈魂人物,她以沉穩的演技將社工的堅毅與溫柔詮釋得恰到好處。在面對少女們的叛逆與管理層的壓力時,周家怡透過細膩的表情與語氣,展現角色的掙扎與堅持,令人信服。她的表演為電影注入穩定的情感核心,成為串聯劇情的關鍵。
年輕演員陣容包括李靖筠、陳海寧、鍾雪瑩、雲浩影等,均為新面孔,表現令人驚喜。李靖筠飾演的紀曉文因義氣而捲入官司,她的倔強與脆弱在表演中層次分明,尤其在比賽場面展現出青春的熱血感。陳海寧飾演的林莉作為「大姐大」,霸氣與喜感兼具,其自然流露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黃淑蔓飾演的鄧寶娜則以「戀愛腦」設定帶來不少笑料,她的蠢萌形象頗為討喜。其他少女角色雖戲份較少,但各自展現獨特個性,為團隊增添活力。然而,由於角色眾多,部分演員的發揮空間受限,未能完全展現潛力。
動作與喜劇元素
作為運動喜劇片,《深宵閃避球》的閃避球比賽場面設計雖不複雜,但充滿趣味。動作指導鄧瑞華將閃避球的動態融入喜劇元素,例如誇張的閃避動作與搞笑的隊友互動,讓比賽場面輕鬆有趣。然而,電影對閃避球戰術與規則的呈現較為簡化,缺乏深入的運動描寫,對於期待激烈比賽的觀眾可能略感失望。喜劇方面,電影以港式幽默為主,透過角色間的對白與誇張情節製造笑點,特別是鄭伊健與少女們的「鬥嘴」場面,頗具香港本土特色。
整體評價與缺憾
《深宵閃避球》以低成本(300萬港元)打造出一部充滿青春氣息與正能量的電影,成功將邊緣青少年的議題融入喜劇框架,展現香港電影的「貼地」精神。影片透過社工與少女的互動,傳達「逃避無用,面對挑戰」的勵志訊息,令人感動。主題曲《遇怪魔我識得變大個》更以輕快旋律為電影增添活力。
然而,電影的缺點同樣明顯。劇本在角色塑造與結局收尾上稍顯粗糙,部分情節線未妥善交代,例如雲浩影飾演的張翠兒因網路霸凌缺席比賽,其後續發展未有交代,讓觀眾感到意猶未盡。此外,閃避球比賽的高潮場面拍攝過於簡略,未能充分展現運動電影應有的緊張感。整體而言,《深宵閃避球》是一部真摯而充滿趣味的香港電影,雖未達完美,但其青春熱血與本土情懷令人回味。對於喜愛輕鬆喜劇與勵志故事的觀眾,這部電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