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龍》影評:劇情薄弱的父愛復仇片,白練了一身肌肉! (評分:62/100)

《阿龍》影評:劇情薄弱的父愛復仇片,白練了一身肌肉! (評分:62/100)

肌肉下的沉重轉型與遲來的復仇詩

歷經多年等待,拍攝完成後沉寂近八年的《阿龍》終於上映,本身的存在已近乎一則「都市傳說」。當觀眾看到海報上鄭中基那一身驚人的健碩肌肉時,很難不感到錯愕。這形象與他深植人心的喜劇演員印象形成巨大反差,也直接破題,預示了這部電影的核心——一個從平凡父親蛻變為復仇者的悲劇故事。然而,這身肌肉錘鍊出的,不僅是一個復仇的修羅,更是一部在倫理、角色與敘事上徹底迷航的失敗之作,演員的極致付出,反襯出劇本的致命缺陷。

劇情骨幹:一個「失獨孤父」的血淚之路

電影的劇情主軸並不複雜,主角阿龍(鄭中基飾)原是個為生活奔波、為了償還前妻留下的巨額賭債而身兼三份工的單親父親,與八歲女兒螢螢(傅舜盈飾)相依為命。在一次前往泰國的旅行中,他因一時的正義感出手阻止人口販賣者,卻導致自己的女兒反被擄走。這場意外徹底摧毀了他的人生,他放棄了過往的信念,滯留泰國,從此踏上了一條充滿執念、犧牲與血腥的復仇不歸路。

這段劇情節湊頗慢,略帶一點土味,觀眾看了幾十分鐘,其實仍未知道發生了甚麼事。

演員的突破 vs. 角色的矛盾:鄭中基的重生與阿龍的失格

鄭中基的演出無疑是本片最大的亮點,堪稱其演藝生涯一次重要的轉型與突破。無論是為戲練出的結實身材,或是從喜劇形象徹底蛻變為一個深沉、憤怒又悲痛的父親,其感情戲與動作戲的投入都相當完整,足以牽動觀眾情緒。然而,演員的成功卻無法掩蓋角色塑造上的根本缺陷。「阿龍」這個角色性格極不討好,其決策模式不僅缺乏邏輯,甚至智商水平都令人懷疑。電影開頭,他因所謂的「正義感」而忽略了女兒的安危,事後卻對天怒吼,質疑上天為何降下報應,這不禁令人質疑,主角至此竟仍未意識到悲劇源於自身的魯莽,其缺乏自我反省的程度令人錯愕,使得這個父親形象難以獲得觀眾的完全同情與認同。

價值觀的嚴重傾斜:踐踏女性的「贖罪」之名

電影最引人非議之處,在於其核心價值觀的崩壞,與對女性角色極度的物化。其中最令人齒冷的情節,莫過於阿龍為了獲取人口販賣集團的線索,竟設局讓當地一名行為不軌的警員強姦自己的妻子阿蘭(周秀娜飾),並拍下影片作為威脅手段。這種將女性身體當作復仇工具的情節安排,其惡劣程度已達冒犯的級別。儘管電影試圖透過手繩等信物細節,將兩人的結合描繪成絕望中的相互救贖,但「阿蘭」這個角色最終的功能性依然凌駕於其獨立人格之上。周秀娜的表演雖已到位,演活了角色的苦忍與盼望,但角色本身卻被塑造成對阿龍無限傾慕、逆來順受的附屬品,其自卑感源於曾為妓女的過去。這種設定,反映出一種「陳舊而又對女士缺乏尊重之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的呈現,或許能在導演的創作脈絡中找到線索。其中一位導演胡耀輝的前作是《一路向西》與《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其作品對女性的態度相當貫徹,難怪電影的價值觀能夠將女性踐踏至此。

失衡的敘事:在愛情、動作與悲情間迷航

《阿龍》在敘事結構與類型定位上也顯得進退失據、自我迷航。電影在一部悲情的復仇劇、一段無厘頭的愛情故事和一場突兀的動作片之間搖擺不定。影片耗費了大量篇幅描述阿龍與阿蘭之間貌合神離的關係,但這條愛情線與復仇主線的關聯性薄弱,嚴重拖慢了整體節奏。另一方面,片中那場號稱一鏡到底的監獄打鬥戲,技術上雖有亮點,卻與前後劇情銜接生硬,彷彿是為了展示動作場面而硬加進去,未能有效服務於故事本身。

總結:一次演員的成功,一部電影的遺憾

總體而言,《阿龍》是一部充滿矛盾的作品。一方面,它成功地為鄭中基作為一名演員帶來了令人驚豔的突破,其演出絕對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電影在劇本、角色塑造和核心價值觀上存在著嚴重且致命的缺陷,特別是對女性角色的處理方式,其冒犯性令人咋舌。這確實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但其深刻之處並非源於感動,而是其情節與價值觀所引發的錯愕與反思。或許正因沉寂八年,電影的內核早已與時代脫節。有些都市傳說,不如永留傳說,才不至於讓演員的血汗付出,最終只換來一聲尷尬的嘆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