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3】從絕對到相對:牛頓力學背後其實假設了甚麼?有那些是錯的?
我們每天都在經歷時間和空間,感覺它們是固定不變的背景,像是舞台上的布景,無論我們怎麼走動,時間和空間都一成不變。然而,物理學的發展告訴我們,這種直覺其實只是表象,真正的時間與空間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牛頓力學中「絕對時間」與「絕對空間」的概念,還有愛因斯坦相對論如何顛覆這些傳統觀念,帶來全新的時空哲學。
牛頓力學的絕對時間與絕對空間
在牛頓的世界裡,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這意味著,不管你在哪裡,或是你如何移動,一秒鐘的長度永遠相同;一米的距離也永遠不變。想像你和朋友各自帶著一隻完全相同的鐘錶,分別放在地球和月球上,根據牛頓的想法,這兩隻鐘應該永遠同步,顯示相同的時間。
舉個生活例子:以前人們用擺動的繩子來定義一秒,擺動一次來回就是一秒。現代則用銫原子震動的次數來定義秒,這種定義更精確且不受主觀感覺影響。無論你感覺時間過得快或慢,物理上的時間測量都是一致的。
空間方面,牛頓認為空間像是一張固定的格子網,物體的位置就像被釘在某個格子上,除非受到外力,否則不會改變。這種絕對空間的觀念讓物理計算變得簡單且直觀。
相對論如何挑戰絕對時空的觀念
然而,隨著物理學的進步,尤其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這些絕對的概念開始動搖。相對論指出,時間和空間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只有光速是宇宙中唯一不變的速度。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雙生子悖論:一對雙胞胎中,一人搭乘接近光速的太空船旅行,另一人留在地球。當旅行者回來時,他會比留在地球的雙胞胎年輕。這說明了時間的流逝速度會因為運動狀態不同而改變,時間不再是絕對一致的。
光速的絕對性與我們的日常想像
牛頓時代的人認為光速可以被追上,甚至被超越。想像你以光速奔跑,理論上你臉上發出的光會被你自己追上,這樣你照鏡子時反而看不到自己。這聽起來很荒謬,卻是當時的合理推論。
年輕的愛因斯坦提出疑問:如果你真的能以光速移動,鏡子裡會看到自己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光速是宇宙的極限速度,無論你怎麼移動,光速都不會改變。這個結論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從絕對轉向相對。
結語:從絕對到相對,物理哲學的蛻變
牛頓力學建立在絕對時間與絕對空間的基礎上,這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直覺相符,也符合當時的觀測精度。但隨著相對論的出現,這些基礎被顛覆,時間與空間變得相對,光速成為唯一不變的宇宙常數。
這場時空觀念的革命不僅改變了物理學,也讓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更為深刻。未來的物理發展將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探索,揭示更多關於宇宙本質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