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造物理】法拉第定律:變動的磁場如何「生出」電
八達通一嘟就過、手機無線充電、電磁爐火力勁、單車的「發電燈」愈踩愈光——這些看似分散的日常技術,其核心其實是同一條物理黃金定律:法拉第定律(Faraday’s law)。它告訴我們:只要讓磁場的「影響力」隨時間改變,電就會自然湧現。本文會帶你由直覺、到數學、再到應用,扎實掌握這條把發電機、變壓器、無線充電乃至電磁波串連起來的定律。
從實驗開始:法拉第的關鍵觀察
1831 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做了一個簡單卻震撼的實驗:把一支磁鐵推入一個接上電流表的線圈,指針瞬間偏了一下;把磁鐵抽出,指針又在相反方向偏一次。但如果磁鐵靜止在圈內,指針就回到零。法拉第很快明白——不是磁鐵「在不在」,而是磁場「變不變」才是關鍵。
他另一個經典裝置是用兩個線圈套在同一個鐵環上:當他在第一個線圈接通或斷開電池時,第二個線圈也出現短暫電流。兩個線圈並無直接相連,能量卻透過磁場的變化傳遞過去。這便是電磁感應(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先釐清核心概念:磁通量(magnetic flux)
要把現象說清楚,我們需要一個量:磁通量,記作 ΦB。直覺地,你可把它想像成「有多少磁場穿過某個面」。數學上它是磁場 B 穿過某個面積 A 的疊加:
ΦB = ∫ B · dA;若 B 在整個面上都差不多一樣,就可簡化為 ΦB = B A cosθ,其中 θ 是磁場方向與面法線的夾角。
一個生活化比喻:把窗戶想成面積 A,把雨點的密度與方向想成 B。當窗戶轉動、開合,或雨勢改變,你接到的雨量(類比磁通量)就會改變。法拉第定律的精髓,就是:當「穿窗而過的雨量」在改變,窗框周邊就會出現一股「推動水滴」的力量;在電學裡,這力量就是電動勢(EMF, electromotive force)。
怎樣改變磁通量 ΦB | 具體做法 | 生活例子 |
---|---|---|
改變磁場強度 B | 把磁鐵推近/拉遠、或讓電磁鐵的電流變化 | 手掣開關變壓器一側電流,另一側立刻感應電壓 |
改變面積 A | 拉伸或縮小線圈、或金屬環形狀 | 旋轉的發電機線圈邊轉邊「掃過」不同有效面積 |
改變相對角度 θ | 令線圈相對磁場旋轉 | 交流發電機把機械旋轉變成交流電 |
法拉第定律:一句話與兩個形態
一句話版:環路上的感應電動勢等於穿過該環路的磁通量變化率的負號。
- 積分形(Integral form):∮ E · dl = − dΦB/dt
- 微分形(Differential form,也稱 Maxwell–Faraday equation):∇ × E = − ∂B/∂t
這裡 E 是電場,dl 是沿著封閉路徑的小段向量。第一條強調「整個環路」的電動勢與磁通量變化的關係;第二條則說明:只要某處的磁場隨時間變,附近空間就會出現「會繞圈的」電場。這種被時間變化的磁場誘發出來的電場,不像電池那種靜電場那樣是「從高電位流向低電位」,而是能在空間自成封閉回路——即使沒有導線,空氣裡也有這樣的電場存在。
符號前的負號來自楞次定律(Lenz’s law):感應出來的電流方向,總是「反抗」原本造成磁通量改變的原因。這不是大自然唱反調,而是能量守恆的自然結果:要改變磁通量,你需要做工;感應電流會產生磁場抵銷你的改變,迫使你投入的能量有去處(變成電能、熱能或其他形式)。
「切割磁力線」的直觀與微觀力學
很多課本會說「導體切割磁力線會產生電流」。這是便於想像的說法,但更根本的物理是洛倫茲力(Lorentz force)。當一段長度 L 的直導體以速度 v 垂直於均勻磁場 B 移動時,導體內自由電荷會受到磁力 q(v × B) 偏向導體其中一端,造成兩端電位差,形成電動勢:
EMF = B L v (方向由右手定則與楞次定律決定)。
如果把這段導體連成回路,電荷就會被驅動形成電流。從磁通量角度看,這等同於回路掃過的磁通量在改變;兩種觀點在數學上可以相互推導,是同一件事的兩面。
算例:用可感的數字建立手感
- 矩形線框撞入磁場區域:想像一個寬度 L = 0.10 m 的線框,以 v = 1 m/s 水平推入一塊強磁鐵形成的均勻磁場區域 B ≈ 0.5 T。當框邊剛進入磁場時,感應電動勢約 EMF ≈ B L v = 0.05 V。如果回路總電阻是 0.5 Ω,瞬間電流約 0.1 A。你會明顯感到推動它需要力,這股力做的功,轉化成熱能(電阻發熱)與磁場能量。
- N 匝線圈遇到正弦變化磁場:B(t) = B0 cos(ωt),假設 N = 500 匝,面積 A = 10 cm² = 1×10⁻³ m²,B0 = 0.01 T,頻率 f = 50 Hz,角頻率 ω = 2πf ≈ 314 rad/s。峰值感應電動勢約為 N A B0 ω ≈ 1.57 V。這就是交流電裡「電壓靠磁通量隨時間變」的直接演繹。
- 變壓器(Transformer):在鐵芯上繞 Np 匝的原線圈施加交流,使芯內磁通 Φ 隨時間變;副線圈就感應出 Vs = −Ns dΦ/dt。若損耗小,電壓比近似 Vs/Vp ≈ Ns/Np。香港常見的 220 V 交流,就是靠電廠先用高壓遠距輸電,再用變壓器在社區降壓的應用。
能量從哪裡來?楞次定律背後的能量觀
很多人會問:「感應電流憑空生出來,能量從哪裡來?」答案是:從你改變磁通量的動作而來。推磁鐵入線圈更費力、拉出也更吃力;旋轉發電機的軸要用蒸汽、風或水推動;變壓器的一側若帶負載,原側電源就要供應更多功率。用場論語言,空間的電場與磁場攜帶能量,能量流由坡印亭向量(Poynting vector) S = (1/μ₀) E × B 指向回路,最後在負載上轉成熱或機械做工。楞次定律的「反抗」,正是能量守恆在你手上可感的回饋。
與麥士威方程組的銜接:電磁波的誕生
法拉第定律說:變動的磁場會產生繞圈的電場(∇×E = −∂B/∂t);麥士威在安培定律中補上位移電流(displacement current)後,另一半則是:變動的電場也會產生磁場(∇×B = μ₀J + μ₀ε₀ ∂E/∂t)。把兩者合起來就預言:電場與磁場能彼此「自我生成」且在空間中以光速 c 傳播,這就是電磁波。從八達通讀卡器到無線電、Wi‑Fi,本質上都建立在這對「你變我就變」的聯動定律之上。
生活中的法拉第定律:你已經天天在用
- 發電機(Generator):在電廠裡,渦輪帶動線圈或磁場旋轉,令磁通量周期性改變,產生交流電(香港電網為 50 Hz)。
- 變壓器:高壓輸電減少線損,到社區後再降壓供家用。你手機充電器內就有微型變壓器。
- 無線充電與 RFID/NFC:充電座的線圈把交變磁場耦合到手機線圈;八達通、信用卡的 13.56 MHz 近場通訊靠的也是磁場耦合,把電力與數據同時「感應」過去。
- 電磁爐(Induction cooker):交變磁場在鍋底誘發渦電流(eddy currents),電阻發熱;可導磁的金屬(如適用的不鏽鋼、鐵質鍋具)耦合更強,升溫快而高效。
- 單車「發電燈」:輪子帶動小型發電機,靠切變磁通量產生電,速度愈快越光。
- 結他拾音器(Guitar pickup):金屬弦在磁場中震動,改變線圈的磁通量,線圈兩端就感應出電壓,變成聲音訊號。
- 渦電流煞車與磁浮演示:導體在變動磁場下會生渦電流,根據楞次定律產生阻力,過山車、部分列車與科普展示常用此效應。再進一步的磁浮演示(例如鋁盤上方的交流電磁鐵)亦是同一物理。
- MRI 接收線圈:人體裡的氫核在射頻脈衝後會放出隨時間變的磁訊號,接收線圈據此「感應」出微小電壓,經放大重建影像。
常見迷思與澄清
- 一定要有「移動的磁鐵」才有感應?不。只要磁通量在改變就有,方法包括:移動磁鐵、改變電磁鐵電流、旋轉線圈、改變線圈面積等。變壓器就是完全沒有機械運動的典型。
- 只有導線裡才有感應電場?不。微分形告訴我們:只要 B 隨時間變,空間中就有繞圈的電場,即使沒有金屬也一樣。導體只是讓電荷在這電場驅動下自由流動,形成可量度的電流。
- 磁通量就是「磁力線數量」?磁力線只是幫助視覺化的畫法;磁通量是嚴格的面積分(∫ B · dA),與「線的條數」無關。
- 感應電流會「永遠」把變化抵消掉?不,抵抗並不等於完全抵消。它只保證你要維持變化,必須持續輸入能量。
渦電流與屏蔽:時間在變,電就繞圈
當整塊導體(例如一塊銅片)置於變動的磁場中,感應電場會在導體內形成閉合路徑,驅動環形電流——這就是渦電流。渦電流會產生自己的磁場抵抗原來的變化,帶來兩個常見效果:
- 阻尼/煞車:把磁鐵放進粗厚銅管,會像「慢鏡頭」一樣慢慢落下;高速電錶指針靠渦電流實現平滑阻尼。
- 電磁屏蔽:對於隨時間變的場,金屬外殼中的渦電流可把場排拒在外,因此許多電子設備用金屬殼降低干擾。值得注意的是,靜電屏蔽(法拉第籠)的原理與此相關但不全相同:它主要利用導體表面的自由電荷重新分佈來抵消內部電場。
把式子讀懂:從積分到微分的邏輯
為何有兩種形態?積分形 ∮E·dl = − dΦB/dt 直接跟你的線圈與磁通量連結,最適合算發電機、變壓器與實驗設計;微分形 ∇×E = −∂B/∂t 則把焦點放在「每一點空間」的行為,是理解電磁波、場在空間如何自我演化的關鍵。兩者透過斯托克斯定理(Stokes’ theorem)互相轉換:把一個面上的「旋度」積分,等於邊界曲線上的場積分。
家中可做的小實驗
- 線圈加磁鐵:找一個幾百匝的細線圈,串接 LED 或敏感電壓表,把磁鐵快速伸入、抽出,你會看到 LED 閃爍或指針跳動;靜止不動則無反應。換不同速度、不同磁鐵,亮度/幅度也跟著變。
- 銅管掉磁鐵:讓一塊強力磁鐵穿過粗厚銅管,會明顯「下墜變慢」。這是渦電流與楞次定律的示範。請注意安全,強磁鐵易夾手。
把握要點,活用到日常
- 記一句話:變則生電。任何令 ΦB 改變的動作,必引發感應電動勢。
- 方向靠楞次:想像感應電流所產生的磁場,總會「抗拒」原來的變化。
- 導線不是必需,但有了導線就可把感應電場變成可用的電流與功率。
- 能量守恆永遠在場:你得到的電能,來自你輸入的機械能或電能。
結語:從一條定律,看懂現代世界的很多角落
法拉第定律把「磁」和「電」緊緊扣在一起:磁場一有變,電場就跟著繞圈;當你給它一個導電通道,電流就會流動,可用於發電、變壓、無線耦合與感測。這條定律既是工業文明的基石,也是現代物理的門檻——與麥士威方程組共同指向電磁波的存在,連接到無線通訊的世界。下次你在港鐵月台聽到列車再生制動的低鳴、在家把手機放上無線充電板、或在超市輕輕一嘟過閘,不妨想起:在看不見的空間裡,磁通量正在變,電場正悄悄繞圈——法拉第定律就在你身邊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