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認識】流星雨
|

【深度認識】流星雨

【深度認識】流星雨

夜空中的流星雨,總是讓人驚嘆。想像在某個深秋的夜晚,抬頭看見一道道明亮的光痕劃破天幕,宛如為漆黑夜色點綴上炫目的煙花。這種場面不僅浪漫,更是天文現象中親民又動人的自然奇觀。你可曾想過,這些「流星」到底從何而來?這些「流星」有多大?為甚麼會有「流星雨」這回事?由《淺談流星雨》開始,我們帶你用全新、科學而生活化的角度,深度認識這些夜空中的來客。

什麼是流星雨?

流星雨 (meteor shower) 是當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經過一片密集的彗星殘骸(塵埃、碎石)時,引發大量流星現象的天文事件。你可以想像成地球像一部高速行駛的行車,偶爾會經過「蟲群地帶」,飛蟲撞上前擋風玻璃,瞬間劃出一道划痕。類似地,地球每年定期穿越某些「宇宙碎石帶」,這些碎石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就燃燒起來,形成一道道明亮的流星。當數量多到每小時數十、甚至過百,就形成我們口中的「流星雨」。

流星的基本物理參數

討論流星雨,首先要了解甚麼是「流星」(meteor)。流星是一顆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小天體,大多是塵埃、細小碎石或少量較大隕石(直徑由微米(micrometer)至幾厘米(cm)不等)。以下分析流星雨的主要參數:

  • 體積/大小: 流星雨中「流星體」(meteoroid)大多微小得令人驚訝——普遍只有芝麻或沙粒般大(0.1至幾毫米),極少數能達到小石子或高達數厘米直徑。
  • 質量: 常見流星體質量一般不足1克,有些達到數十克,少數「火流星」(fireball)可多至數百克。
  • 發生地點: 流星現象發生在地球大氣層與太空交界(約80-120公里高空)。流星體來自太空,在與大氣層碰撞後發光,其真實來源距離地球可能以天文單位(AU)計(地球至太陽距離約1 AU,即1.5億公里),流星體常來自彗星軌道殘骸,主要分布於地球公轉軌道附近。
  • 溫度: 流星進入大氣層時,因與空氣高速摩擦,表面瞬間升溫達到攝氏2000-8000度以上,足以把組成成分燃燒成等離子體(plasma)並產生明亮光芒。
  • 成分: 主要由矽酸鹽(silicates)、鐵、鎂、鈣、鎳等構成,一如一般石質或鐵質小行星。

為甚麼會出現「流星雨」?

流星雨的出現,全因彗星經過太陽附近時,不斷受熱釋出氣體與塵埃,這些微粒隨彗星運行軌跡分布在宇宙中。當地球每年公轉時,定時穿越這些「宇宙碎石帶」,大量塵埃在短時間內進入大氣層,引發爆發式的流星現象。流星雨的特徵很有意思:每一場主要流星雨都有其特定方向(稱為輻射點 radiant)。例如著名的「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其發生時的流星似乎都來自天球的英仙座區域。

最有名的數場流星雨,包括:

  • 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 Meteor Shower,8月中)——母體彗星為109P/Swift-Tuttle,活躍期每小時可達數十至過百顆流星。
  • 獵戶座流星雨(Orionids,10月下旬)——母體是哈雷彗星(Halley’s Comet)。
  • 雙子座流星雨(Geminids,12月中)——源於小行星3200 Phaethon,不同於其他流星雨由彗星產生,Geminids源自類彗星天體。

大自然版「垃圾遇大風」:流星雨的起源故事

彗星可理解為「宇宙上的髒雪球」,主要由冰、岩石、金屬塵埃組成。在繞太陽運行過程中,彗星受熱逐漸揮發掉表面冰塊,逸出大量塵與氣體形成彗尾。這些殘留物分佈在彗星的軌道沿線。地球繞太陽一圈,每年都會準時「掃過」這些「宇宙垃圾」。彷如騎單車經過落葉滿地的公園,葉子碰撞胸口的一瞬,就像流星雨轉瞬即逝的燦爛。

比較一下地球與彗星:

  • 地球直徑約12,742公里,彗星一般僅幾公里。
  • 地球質量約5.97 x 1024公斤,彗星則在百億至兆公斤不等。

流星雨觀賞小技巧與樂趣

你可能聽過三五知己齊齊去看流星雨,其實觀測流星雨沒想像中那麼難!記住這幾點:

  • 避開燈光: 強烈光害會大大降低看見流星的機會,建議遠離市區。
  • 耐心等待: 每小時數十至過百顆流星需花較長時間觀測,有時觀察30分鐘才看到幾顆屬正常現象。
  • 不需要望遠鏡: 流星劃過天際的範圍十分廣闊,肉眼觀測已足夠!
  • 最佳時機: 流星雨多於晚上至破曉最明顯,選擇接近極大期(maximum)的晚上。

現今科技更可用手機app輔助尋找流星雨的輻射點。在香港這等光害嚴重的大都會,只要有心,揀個郊外、放鬆心情,也會有意外收穫。

生活中的科學啟示

流星雨提醒我們宇宙與地球其實千絲萬縷。從彗星揮發的塵埃,經千萬公里長途旅行,只為在人類世界的瞬間留下閃耀軌跡。這種現象猶如在家打掃,看似無害的塵埃(微小流星體)與吸塵機吸口(地球大氣)碰撞,瞬間釋放巨大能量(熱與光)。這也反映開放的宇宙是持續互相影響的有機體。

同時,科學家亦靠觀測、分析流星體的化學成分,推斷早期太陽系環境——流星體是太陽系最古老原始物質之一。少數未燒盡掉落地面的隕石,更是地外物質的活教材。

尾聲:下次請許願,也請思考宇宙的奧妙

流星雨之所以令人著迷,不只是光景壯麗。它代表著太陽系生命故事的一部分——每片流星體都記載著太陽系形成的過去;地球與宇宙其他天體始終環環相扣。下次你見到流星雨,不妨同時想像:宇宙間有無數看不見、看不透的「碎片」正在琢磨著地球與人類的未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