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木星深層:朱諾號發現了甚麼?
|

探索木星深層:朱諾號發現了甚麼?

任務起點與目標 🚀

2011年8月5日,NASA的朱諾號(Juno)太空船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搭乘阿特拉斯V(Atlas V)火箭,展開了一段開創性的五年旅程前往木星。這項任務目標相當宏大:穿透這顆氣態巨行星厚重的雲層,揭示它的形成、內部結構、磁場(magnetic field)以及深層大氣(deep atmosphere)的秘密。

極地軌道的戰術 ✨

朱諾號採取繞行木星極區的橢圓軌道,這個設計讓它能避開木星強烈的輻射帶(radiation belts),同時收集珍貴資料。透過極地軌道,探測器可以從極區進入並離開,減少在高輻射區域逗留的時間,從而保護儀器並延長任務壽命。

遠距離的太陽能奇蹟 ☀️

朱諾號裝配大型太陽能板,成為首艘在如此遙遠的太陽系外圍依然以太陽能(solar-powered)運作的太空船。考量到木星和太陽之間龐大的距離,這是項令人驚嘆的工程成就,顯示出太陽能在深空任務中仍具可行性。

進入軌道與近距離探測 🔭

2016年7月4日,朱諾號完成一場戲劇性的軌道插入(orbital insertion),正式進入環繞木星的軌道。隨後展開一系列近距離掠過(flybys),最近時僅距木星混沌的雲頂約4,000公里。這種接近使得儀器能揭露木星風暴、神秘天氣系統、強烈極光(auroras)以及龐大磁場的驚人細節。

木星從謎團化為動態世界 🌪️

朱諾號任務特殊之處在於,它把木星從一顆遙遠難解的行星,轉變為一個不斷變動的動態世界。透過驚人的發現與令人屏息的影像,朱諾號持續改寫我們對「行星之王」的認識,並提供會在未來數年影響太空探索的重要見解。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