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影評:炸斷紅隧的大膽犯罪點子,值得一看的經典 (評分:80/100)
《拆彈專家》(Shock Wave)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香港警匪動作片,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主演,姜武、宋佳、姜皓文與吳卓羲等實力派演員聯合演出。故事聚焦香港警務處爆炸品處理課(EOD)高級督察章在山(劉德華飾),他七年前作為臥底潛入通緝犯洪繼鵬(姜武飾,外號「火爆」)的犯罪集團,成功瓦解其搶銀行計畫,逮捕火爆的弟弟洪繼標(王紫逸飾),卻讓火爆逃脫。七年后,火爆回港策劃連環炸彈案,意圖復仇並脅持紅磡海底隧道,挾持數百人質,迫使章在山與其展開生死對決。劇情以「選擇與犧牲」為核心,展現拆彈專家的高壓工作與人性考驗。
劇情概述與結構分析
劇情結構採典型港式警匪片模式,開場以七年前的臥底行動與搶銀行場面迅速吸睛,中段聚焦火爆的復仇計畫與章在山的拆彈挑戰,高潮則集中於紅磡隧道的炸彈危機。劇本節奏明快,透過連環爆炸與談判場景營造緊張感,但部分支線如章在山與李家雯(宋佳飾)的感情線顯得俗套且生硬,未能有效融入主線。此外,火爆的復仇動機略顯單薄,未能深入挖掘其心理複雜性,影響了角色對抗的深度。整體而言,劇情以視覺衝擊為主,雖不乏娛樂性,但邏輯細節略有瑕疵。
演員演技評析
劉德華飾演的章在山是全片核心,他以沉穩的演技詮釋拆彈專家的專業與堅毅。特別在面對人質危機時,劉德華透過細膩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傳達角色在生死關頭的冷靜與壓力,例如拆除「人肉炸彈」時的專注眼神,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角色本身的英雄形象略顯刻板,劉德華的表演雖穩健,但受限於劇本,未能展現更多內心層次。姜武飾演的反派火爆,則以誇張的語氣與兇狠氣場塑造黑幫頭目,其復仇的執念令人信服,特別在隧道對峙時的狂暴表現,展現強烈壓迫感,但角色動機單一,限制了其發揮。
宋佳飾演的李家雯作為章在山的戀人,角色功能性較強,未能為劇情增添深度。宋佳的表演雖自然,但在情感戲份中略顯平淡,未能與劉德華產生足夠火花。姜皓文飾演的警員Ben以義氣與忠誠為角色增色,特別在隧道危機中的犧牲場景,透過克制的表演傳達悲壯感,榮獲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實至名歸。吳卓羲飾演的阿斌作為年輕警員,表現中規中矩,雖有熱血,但戲份有限,未能留下深刻印象。配角如張繼聰以港式幽默為影片增添輕鬆元素,但偶爾顯得突兀。
動作與視覺效果
邱禮濤擅長的爆炸場面是《拆彈專家》的最大亮點,紅磡隧道的高潮段落長達三四十分鐘,透過汽車炸彈、水銀炸彈與人肉炸彈的設計,展現拆彈工作的驚險。導演運用俯瞰鏡頭與慢動作分鏡,搭配陳光榮的緊張配樂,成功營造「引信將燃」的壓迫感,媲美好萊塢動作片。飛車追逐與警匪交火場面流暢,展現港式警匪片的經典風格。然而,部分特效略顯粗糙,例如爆炸場面的合成感,稍減視覺震撼。影片以拆彈為題材,開創華語警匪片新視角,雖未達完美,但視覺呈現令人滿意。
整體評價與缺憾
《拆彈專家》以拆彈專家為切入點,突破傳統警匪片框架,展現香港警察的職業精神與犧牲情操。其「拆彈不是你想做就做,是要上天批准的」成為經典台詞,點出拆彈工作的風險與無常。邱禮濤將社會良知融入商業片,透過章在山的選擇與犧牲,呼應「人民保母」的價值,具備人文關懷。影片票房達4000萬港元,獲得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七項提名,顯示其市場與專業認可。
然而,劇情的邏輯漏洞與角色塑造的單薄是明顯缺憾。例如,火爆的復仇計畫缺乏充分鋪陳,部分情節如人質談判過於簡化,未能深入挖掘警匪對峙的心理博弈。此外,感情線的俗套設計與女性角色的邊緣化,使影片在情感共鳴上稍顯不足。若能加強角色動機與支線整合,影片或能更上一層樓。總體而言,《拆彈專家》是一部視覺震撼、節奏緊湊的港式警匪片,適合喜愛動作與英雄題材的觀眾。其對拆彈工作的呈現與劉德華的敬業演出,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