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奧爾特雲:太陽系的邊界
|

探索奧爾特雲:太陽系的邊界

奧爾特雲(Oort Cloud)是一個假設中的巨大球殼,由無數冰質小天體組成,圍繞著整個太陽系。這個結構從理論上延伸到距離太陽近約100,000個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 AU)的範圍。為了比較,這大約是冥王星軌道距離的2,000倍左右,足以顯示它的廣袤與陌生感。

宇宙終局是永恆的黑暗嗎?
|

宇宙終局是永恆的黑暗嗎?

宇宙正朝向一個寂靜的未來奔去:一個所有恆星熄滅、所有星系黯淡、萬物不再運動的時刻。這就是所謂的「熱寂」(heat death)——一個描述宇宙最終會耗盡所有可用能量的科學理論。

蟲洞是甚麼?
|

蟲洞是甚麼?

它是一條在時空(spacetime) 內的捷徑,理論上可以把遙遠的地方連在一起,甚至連接不同時間。不過,現實中的蟲洞並不是工程師用混凝土建成,而是出自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 GR) 的數學解。究竟這條宇宙「隧道」是如何出現?它真的存在嗎?會否像電影般瞬間穿越?讓我們一步一步打開這個話題。

你知道人類一直向宇宙發射信號嗎?
|

你知道人類一直向宇宙發射信號嗎?

放大到宇宙的龐大尺度,人類幾乎是看不見的。我們透過電視、廣播或科學傳輸所發出的無線電信號,最多能抵達大約200光年(light-years)遠。這數字乍聽驚人,但若與銀河系(Milky Way)約10萬光年(100,000 light-years)的直徑相比,我們的信號只不過是微小的一點。

看不見的黑洞,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奇異連結
|

看不見的黑洞,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奇異連結

當我們提到「黑洞」,腦海中的畫面往往來自電影──吞噬一切的漩渦、扭曲時間的怪物、或是通往平行宇宙的門扉。這些想…

宇宙暴脹是怎麼一回事?
|

宇宙暴脹是怎麼一回事?

但在宇宙最初的瞬間,曾經發生過一段極之誇張、超乎直覺的「加速擴張」——我們稱之為宇宙暴脹(Inflation)。這段歷史非常短暫,短到比你眨眼快上億億倍,卻徹底奠定了今日宇宙的大格局:為甚麼天空各個方向看起來差不多、為甚麼空間幾乎是平的、以及微小的量子起伏如何長成星系與我們。

磁星是天然的黃金工廠!
|

磁星是天然的黃金工廠!

近來研究顯示,來自高度磁化恆星的爆發──被稱為磁星(magnetar)的天體──能製造出驚人的重元素量,甚至包含足以組成整個行星的黃金。這類強烈的恆星爆發釋放巨大的能量並把物質拋散到太空,為行星乃至未來恆星提供原料。

史蒂芬森2-18比太陽大2000倍,認識巨型紅超巨星!
|

史蒂芬森2-18比太陽大2000倍,認識巨型紅超巨星!

除了尺寸驚人之外,史蒂芬森2-18本身也是個科學謎題。科學家仍在研究:如此龐大的天體如何能在自身引力下不立即崩潰?和我們的太陽不同,太陽靠穩定的氫融合(hydrogen fusion)燃燒數十億年,而史蒂芬森2-18已進入生命晚期且不穩定,正在劇烈地融合更重的元素。這顆恆星正快速走向末日,可能以超新星(supernova)的方式劇烈爆發,或是直接坍縮成黑洞(black hole)。

玻色子星是甚麼?一起來認識這個超級神祕天體!
|

玻色子星是甚麼?一起來認識這個超級神祕天體!

想像一顆星,不是由我們熟悉的氫、氦組成,也不是像白矮星或中子星那樣由緊密排列的原子或核子構成,而是由一種完全不…

主流都說宇宙是沒有中心也沒有邊界,這應如何理解?
|

主流都說宇宙是沒有中心也沒有邊界,這應如何理解?

現代宇宙學與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的原理指出,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勻且各向同性(homogeneous and isotropic)的,也就是說從宏觀來看,無論你在哪裡或往哪個方向看,宇宙看起來大致相同。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和星系分布這類觀測結果都支持這個想法,因而挑戰了「宇宙應該有一個中心或邊界」這種直覺式的印象。

看見宇宙的第一縷光:詹士韋伯太空望遠鏡是怎樣改寫天文課本的?
|

看見宇宙的第一縷光:詹士韋伯太空望遠鏡是怎樣改寫天文課本的?

想像一下,你走進一間燈光極暗的房,手上拿著一部對紅外線特別敏感的相機,能看見肉眼看不到的微弱熱光。你不但能看見…

登月太空人都聞到一陣難忘的氣味,這氣味是甚麼來的?
|

登月太空人都聞到一陣難忘的氣味,這氣味是甚麼來的?

Apollo 太空人描述了一種奇怪且難忘的氣味:當他們在月球行走後回到登月艙並脫下頭盔時,黏附在太空衣上的月塵散發出類似用過的火藥(spent gunpowder)或燒焦木炭(burnt charcoal)的味道。

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 LIGO簡介
|

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 LIGO簡介

如果有一天,你在夜深的彌敦道上感受到地鐵駛過帶來的微微震動,你可能會想:原來看不見的東西也能被感知。愛因斯坦在…

未來月球基地將會建在熔岩洞這個天然庇護所!
|

未來月球基地將會建在熔岩洞這個天然庇護所!

月球可能藏有對未來太空探索者最令人振奮的祕密之一。科學家正在發現,月表的熔岩洞(lava tubes)有機會成為太空人在地外的天然庇護所。這些由遠古火山活動形成的大型地下通道,可能提供對抗致命輻射和極端溫度的完美保護。

天王星發現第29顆衛星S/2025 U1
|

天王星發現第29顆衛星S/2025 U1

一項全新的發現擴展了天王星 (Uranus) 的衛星家族:第29顆被確認的衛星。2025年2月2日,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使用其靈敏的近紅外相機 (NIRCam) 偵測到這顆微小的天體。該衛星暫時命名為 S/2025 U1,直徑僅約10公里 (about 10 kilometers),在1986年旅行者2號 (Voyager 2) 的近距離飛掠中竟然未被發現。

星雲:天空中的彩雲與它背後的故事
|

星雲:天空中的彩雲與它背後的故事

你或許看到過一些太空照片裡那些色彩斑斕、形狀奇妙的光暈──有人說它像羽毛,有人說像煙霧,也有人想像成巨大的花朵…

事件視界望遠鏡:把地球變成一面鏡子的黑洞觀測革命
|

事件視界望遠鏡:把地球變成一面鏡子的黑洞觀測革命

事件視界望遠鏡把世界各地的望遠鏡、工程、運算與理論串連成一件巨型「科學樂器」。我們不只是在看一張漂亮的圖,而是在最極端的自然實驗室檢驗重力定律,理解磁場如何驅動宇宙尺度的能量輸送,並學習如何從不完整與嘈雜的資料重建現實。下一代陣列與太空延伸將讓黑洞的「日常」越來越清晰,也讓我們每個人看到:當人類把時間、耐心與創意對準同一個難題,地球真的可以變成一面鏡子,映照出宇宙最深層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