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的「未成年巨星」:認識棕矮星
|

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的「未成年巨星」:認識棕矮星

棕矮星是天文界的一道有趣風景:它們打破了我們習慣的二分法(恆星 vs 行星),揭示了宇宙中更多樣、連續的形成與演化路徑。把它們當作「未成年巨星」或「超大型行星」都可以,但更重要的是理解:世界並非只有黑白兩色,而是包含許多微妙的中間態。

【深度認識】Ic型超新星
|

【深度認識】Ic型超新星

談到宇宙現象,大家或許會想到流星、黑洞,甚至是太陽這顆日常陪伴我們的恒星。但你可曾聽說過「Ic型超新星」(Type Ic Supernova)?這是一類極為罕見又劇烈的宇宙大爆炸現象,遠比我們日常能見的煙花還要精彩萬倍。今天,就讓我們以簡單易明的方式,深入探索這個高深莫測的天體現象。

星系有什麼獨特?簡單Q&A
|

星系有什麼獨特?簡單Q&A

夜空看似散落的點點光芒,其實有些是恆星、行星,也有些是遙遠的「島嶼」──星系。星系不是單一的星,而是由數十億到數兆顆恆星、星際氣體、塵埃與暗物質組成的龐大系統。那麼,星系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為什麼它們對我們了解宇宙這麼重要?以下用常見問題(Q&A)方式,帶你一步步拆解星系的奧秘。

【深度認識】Ib型超新星
|

【深度認識】Ib型超新星

在眾多超新星種類中,Ib型超新星(Type Ib supernova)憑著獨特的起源與化學成分,為天文學家們揭示恆星生命循環最激烈、最關鍵的一刻。今天本文會帶你走進Ib型超新星的世界,從生活中認識這宇宙的盛大煙花。

火星五個你意想不到的祕密:可能發現了微生物足跡?
|

火星五個你意想不到的祕密:可能發現了微生物足跡?

從古代望遠鏡到現在的火星車,火星一直是人類最熟悉也最神祕的鄰居之一。牠的紅色外表讓許多人聯想到戰神或外星生物,但事實上火星比傳說更有趣、更複雜。本文用五個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實,帶你輕鬆認識這個赤色星球——不用專業背景也能讀懂,適合想在晚間觀察或對太空新聞好奇的你。

【深度認識】II型超新星
|

【深度認識】II型超新星

我們身處的宇宙,其實是一個不斷變化、充滿壯闊力量的舞台。當你在香港的夜晚抬頭仰望星空,或許只看見幾顆微弱的星星。但你可知道,每一顆恆星都可能經歷一場極為劇烈、壯觀的終末爆炸?這場盛大的宇宙煙火,就叫作「超新星」(Supernova)。當中又以「II型超新星」(Type II Supernova)為例,它不單是宇宙化學元素的製造工廠,更在天文學發展史上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今天,本文會帶你深入探索這顆令人敬畏的天體 —— II型超新星。

中子星:宇宙中最奇異的天體如何影響我們的宇宙觀與生命之源
|

中子星:宇宙中最奇異的天體如何影響我們的宇宙觀與生命之源

想像一顆比城市還小、卻擁有比太陽還多質量的天體。物質被壓縮到原子核密度,磁場強到能把地球磁場撕成碎片,旋轉速度快到每秒可轉幾百次。這不是科幻小說的場景,而是真實存在於宇宙中、名為「中子星」的天體。儘管我們身處的太陽系中並沒有中子星直接影響日常生活,但它們在宇宙演化、元素形成、重力物理測試,以及我們理解極端物質行為上,扮演關鍵角色。

白矮星不是『小太陽』也非黑洞:破解五大誤解
|

白矮星不是『小太陽』也非黑洞:破解五大誤解

看到晚上的星空,你可能會想:那些閃爍的點是不是跟太陽一樣的星星,只是遠得看起來小?在恆星的生命盡頭,有一類非常特別的天體——白矮星。它們常被誤解成各種模糊印象:是死去的星星?會爆炸?還是黑洞的前身?本文用生活化的比喻,一步步拆解常見迷思,讓沒有天文背景的你也能輕鬆理解白矮星到底是什麼,並學到幾個有趣的觀測小故事。

如何觀察仙女座星系?從肉眼到太空望遠鏡的教學
|

如何觀察仙女座星系?從肉眼到太空望遠鏡的教學

在沒有光害的地方,仙女座就是夜空中那個最大、最容易認出的模糊光斑之一。它看起來不像亮點恆星,而像一團微弱的雲。這是因為仙女座是由數千億顆恆星組成的整個系統,距離約為 250 萬光年,因此每一顆恆星都太微弱,合在一起才形成肉眼可見的模糊亮度。

為什麼有時看不到?城市光害、月光、濕度、以及地平線高度都會影響。若想觀察,最好選擇晴朗、空氣穩定、遠離市燈的夜晚,並在秋冬季節(北半球)於傍晚至深夜觀察,仙女座會位於仙女座與金牛座附近。

灶神星懶人包:這顆小天體和你我生活有什麼關係?
|

灶神星懶人包:這顆小天體和你我生活有什麼關係?

想像天空裡有一位「鄰居」,雖然不如月亮那麼大,也不像火星那樣常被聊到,但它在太陽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跟地球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結──這個鄰居就是灶神星(Vesta)。如果你對天文一竅不通、又想知道為什麼這顆小小的石頭值得關注,這篇懶人包會讓你知道灶神星是甚麼?為什麼科學家追著它跑?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深度認識】造父變星
|

【深度認識】造父變星

你有否想過,有些星星的亮度並非恆定不變,反而像心跳一樣有規律地閃爍?這些特殊的星,被稱為「造父變星」(Cepheid Variables)。造父變星可說是天文學界的「標準燈塔」,幫助我們測量宇宙的遼闊規模。形象地說,科學家就像仔細比對遠方山峰燈光明滅的人,而造父變星正是最可靠,最亮眼的指標。讓我們一起來深度探索這些宇宙中的節奏之星!

土衛六:一個有“海”的冰冷世界,為何是近年研究焦點?
|

土衛六:一個有“海”的冰冷世界,為何是近年研究焦點?

土衛六是土星的最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僅次於木星的蓋尼米德)。它由荷蘭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在1655年發現,因此得名「Titan」(泰坦)。Titan的尺寸比地球的月球大很多,直徑約2,575公里,甚至比行星水星略大,但密度低得多,說明它含有大量冰和輕元素。

【深度認識】室女座超星系團
|

【深度認識】室女座超星系團

室女座超星系團是我們所在銀河系(Milky Way)的鄰居群組,更確切地說,我們的太陽系、銀河系都包含在這個超級龐大的「超星系團」內。所謂「超星系團」(Supercluster),就是指由數十個甚至上百個較小的星系團(Galaxy Group 或 Galaxy Cluster)組成的超大型天體結構。這些結構將無數星系緊緊糾結在一起,彷彿宇宙中的一條「宇宙巨網」。

不要太信電影和卡通中的星星!
|

不要太信電影和卡通中的星星!

每當夜晚降臨,抬頭一看,點點閃爍的光就像遠方的眼睛在對你眨,小朋友可能會好奇問:那些亮亮的到底是什麼?有沒有像電影裡一樣會說話、會移動、會變形?

【深度認識】宇宙網
|

【深度認識】宇宙網

我們的宇宙並非均勻分布物質,而是有著極其壯觀的結構 — 宇宙網(Cosmic Web)。這個結構就像一張漂浮於宇宙的巨大蜘蛛網,把星系、星系團和超星系團連繫起來,交織成我們目前已知宇宙的主體輪廓。今天,讓我們一同深入了解這個震撼人心、極具科學挑戰性的天文現象。

灶神星:從神話廚灶到小行星帶的孤獨旅者
|

灶神星:從神話廚灶到小行星帶的孤獨旅者

在夜空中,星星常被浪漫化為神話人物或古老傳說的化身。灶神星(Vesta)這個名字,表面上看似與家中火爐、灶台有…

【深度認識】行星(與恆星不同喔!)
|

【深度認識】行星(與恆星不同喔!)

古人所稱的「遊星」,今日我們稱之為「行星(Planet)」。在香港這樣光害嚴重的都市裏,雖然未必常能看到整個銀河的壯觀,但還是可以在特定月份辨認到例如金星、木星等明亮行星。那麼,行星究竟是什麼?它們和地球、太陽有甚麼分別?在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又屬於怎樣的一類?

穀神星:小行星帶的奇珍,比你想像的更有趣?
|

穀神星:小行星帶的奇珍,比你想像的更有趣?

在我們夜空裡,除了熟悉的行星、明亮的恆星與偶爾出現的流星外,還有一群遊走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天體——小行星。它…

【深度認識】系外行星
|

【深度認識】系外行星

當夜幕低垂,天空中的星星總是令我們想像無限:在這燦爛的宇宙裡,除了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還會有多少「地球」正在默默地繞著自己的「太陽」轉動?這種對外星世界的好奇心,正是現代天文學其中一個最迷人的課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深入認識「系外行星」(Exoplanets)——這些位於太陽系之外的遙遠星球,看看它們與我們的地球、太陽有何不同,又如何影響我們對生命與宇宙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