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膨脹的自我介紹
|

宇宙膨脹的自我介紹

很多人會問:「宇宙在什麼外面膨脹?它膨脹到哪裡?」這問題很自然,但暗藏前提:你假設宇宙像一個有邊界的房間,有外部空間可以放東西。事實上,根據現代宇宙學,我這個大家庭可能是無邊無際的(或至少在我們能觀測的範圍外看起來像是無邊無際)。膨脹是指空間內部的度量尺度變大──也就是說,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增加,而不是把我塞進另一個更大的空間裡。

【深度認識】柯伊伯帶──太陽系邊疆的神秘帶狀世界
|

【深度認識】柯伊伯帶──太陽系邊疆的神秘帶狀世界

在距離我們遙遠而冰冷的太陽系外圍,有一個鮮為人知但極其重要的區域,它叫做「柯伊伯帶(Kuiper Belt)」…

暗星雲是如何被人類發現?
|

暗星雲是如何被人類發現?

如果你曾在郊外抬頭看過發光的銀河,但在亮帶之間、甚至遮住星光的「黑影」也同樣吸引人——這些看起來像空白、像被抹去的天空,其實是暗星雲(dark nebula)。它們不是沒有東西,而是被濃密的塵埃與氣體擋住了光。這篇文章帶你走一圈暗星雲的發現歷史:從肉眼觀察到現代儀器,如何一步步揭開這些黑暗之處的面紗。

【深度認識】歐特雲(奧爾特雲)
|

【深度認識】歐特雲(奧爾特雲)

你知道太陽系的盡頭在哪裡嗎?太陽系遠比我們平常想像的還要遼闊。在地球、甚至冥王星之外,隱藏著一個神秘而遙遠的世界——歐特雲(Oort Cloud)。或許你未曾見過任何關於歐特雲的照片,但它一直是天文學家探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的重要線索之一。今天,就讓我帶你穿越數千億公里的想像之旅,深入探索這個隱形的天體邊疆。

木衛一懶人包:這顆冰火交織的小世界在太陽系扮演什麼角色?
|

木衛一懶人包:這顆冰火交織的小世界在太陽系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你在晴朗夜空用望遠鏡看向木星,除了那顆巨大亮眼的行星外,你會發現一圈小點在附近移動——那就是木星的衛星。木…

室女座超星系團,你所不知道的五件事
|

室女座超星系團,你所不知道的五件事

夜空中我們看到的無數的星星,它們組成銀河系,銀河系再與其他星系互相纏繞、聚集,形成更大的結構。室女座超星系團(Virgo Supercluster)就是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那一級「家族」——一個龐大而又充滿趣味的星系群組。

【深度認識】大麥哲倫星系
|

【深度認識】大麥哲倫星系

有沒有想過,當我們仰望星空,其實地球、太陽所在的銀河系(Galaxy)只是在宇宙裏千百億個星系中的其中一個?如果銀河系是一個熱鬧都市,那麼在我們隔着一片「宇宙海」的近鄰——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 簡稱LMC),就像是一個繁華但別具風格的分區。這個名字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或許有點陌生,但它是南半球最容易觀測到的外星系(Extragalactic system),也是天文學家研究恒星誕生、演化和星系互動的重要對象。本文將帶你一起穿越約16萬光年的距離,深入探索大麥哲倫星系。

宇宙的巨型筋絡:一次讀懂『星系牆』如何被發現
|

宇宙的巨型筋絡:一次讀懂『星系牆』如何被發現

你可曾想過宇宙是一張巨大的網?這張網的節點和線條,就是由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團組成的結構,當中最大、最令人驚訝的一類就是「星系牆」

【深度認識】本星系群
|

【深度認識】本星系群

在地球望到的夜空,其實所看到的群星都是我們自己銀河系內的恆星。然而,當我們逐步放大宇宙的視角,會發現這些星星只是我們本星系——銀河系(Galaxy)的一部分。更令人驚奇的是,銀河系其實並不「孤單」地漂浮在宇宙中,而是和一群「鄰居」組成了一個天文學家稱為「本星系群」(Local Group)的大家庭。今天,就讓我們穿越科學知識的星河,帶你深入了解這個與我們密不可分的宇宙單位——本星系群。

矮星系離我們近嗎?
|

矮星系離我們近嗎?

大多數人熟悉「星星」和「銀河」,但在我們的宇宙社區裡,還有一類不那麼耀眼、常被忽略的成員——矮星系。別小看它們體積小、亮度低;這些小星系其實悄悄影響著宇宙結構、暗物質研究,甚至和我們地球的起源有關。以下以問答形式,一步步拆解矮星系的面貌,讓沒有天文背景的你也能看懂它們為何重要。

我們為何稱這顆星球為家?一次認識地球的獨特之處
|

我們為何稱這顆星球為家?一次認識地球的獨特之處

在夜空與行星模型之外,地球是我們每天觸碰、呼吸、感受的那顆「真實」天體。對許多人來說,地球看似理所當然:有空氣…

【深度認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

【深度認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這個超巨大的結構,不只是「一個星系」那麼簡單,更可說是宇宙中一個偉大的「天體家族」。究竟拉尼亞凱亞是甚麼?它的規模有多大?和我們地球、太陽相比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同展開宇宙的探索之旅!

當時間也會「拉長縮短」:從日常認識時間膨脹的趣味冷知識
|

當時間也會「拉長縮短」:從日常認識時間膨脹的趣味冷知識

你有沒有試過等巴士時覺得一分鐘像一小時,但和朋友打機時,兩小時卻像十分鐘?這種主觀感覺人人都有,但在物理世界裡,時間不只是感覺會變,真的會變慢或變快。這就是「時間膨脹」——一個聽起來很科幻、其實離我們日常生活不遠的現象。

從日常經驗談起:兩個時鐘不同步?

系外行星那些你以為懂,卻常誤會的事,真實觀察是怎樣的?
|

系外行星那些你以為懂,卻常誤會的事,真實觀察是怎樣的?

夜空中閃爍的星星久而久之會讓人好奇:除了我們的太陽,其他恆星周圍會不會也有行星?答案是肯定的──自1990年代起,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exoplanets)。但在大眾討論中,關於系外行星有不少流傳甚廣的誤解。這篇文章帶你逐一拆解常見迷思,並看看科學家如何找到它們、我們能瞭解到多少,以及哪些期待是過度樂觀,甚麼被誤導。

帶你的小朋友認識木星的五個趣聞
|

帶你的小朋友認識木星的五個趣聞

先從大小說起比較直觀。木星有多大呢?把地球塞進去可以塞大約一千三百顆!想像一顆比地球大很多很多的球,體積龐大到像是一個小型太陽系。對小朋友可以這樣比喻:如果地球是籃球,木星差不多是比賽用的那種大得多的健身球,甚至更誇張。

【深度認識】星系群
|

【深度認識】星系群

星系群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星系集合體,比較大規模的是星系團(Galaxy Cluster),而規模更大的則是超星系團(Supercluster)。以我們的地球所屬的「本星系群」(Local Group)為例,它包括了我們的銀河系(Milky Way)、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M31)、三角座星系(Triangulum Galaxy,M33)以及約54個較細小的星系。

三分鐘看懂「類星體」到底是甚麼?
|

三分鐘看懂「類星體」到底是甚麼?

想像你在旺角街頭,遠遠看到一盞亮到刺眼的招牌,光到以為是近在眼前,但其實它在很遠的高樓頂。宇宙裡也有這種「遠得要命但亮到誇張」的天體,我們叫它「類星體」。很多人聽到這名字會以為是某種特別的星星,其實它不是星,而是遙遠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在大吃特吃時發出的光。今天就用幾個常見問題,帶你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類星體。

太陽風是真正的風嗎?太空沒有空氣,為何會有風?
|

太陽風是真正的風嗎?太空沒有空氣,為何會有風?

你知道地球上的風是怎麼來的:空氣受到加熱、密度改變,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太陽風其實也是一種「流動」,不過它不是空氣,而是帶電的粒子──主要是電子和質子。這些粒子以極高速度從太陽外層向四面八方飛出,形成一股持續的粒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