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稱這顆星球為家?一次認識地球的獨特之處
|

我們為何稱這顆星球為家?一次認識地球的獨特之處

在夜空與行星模型之外,地球是我們每天觸碰、呼吸、感受的那顆「真實」天體。對許多人來說,地球看似理所當然:有空氣…

【深度認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

【深度認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這個超巨大的結構,不只是「一個星系」那麼簡單,更可說是宇宙中一個偉大的「天體家族」。究竟拉尼亞凱亞是甚麼?它的規模有多大?和我們地球、太陽相比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同展開宇宙的探索之旅!

當時間也會「拉長縮短」:從日常認識時間膨脹的趣味冷知識
|

當時間也會「拉長縮短」:從日常認識時間膨脹的趣味冷知識

你有沒有試過等巴士時覺得一分鐘像一小時,但和朋友打機時,兩小時卻像十分鐘?這種主觀感覺人人都有,但在物理世界裡,時間不只是感覺會變,真的會變慢或變快。這就是「時間膨脹」——一個聽起來很科幻、其實離我們日常生活不遠的現象。

從日常經驗談起:兩個時鐘不同步?

系外行星那些你以為懂,卻常誤會的事,真實觀察是怎樣的?
|

系外行星那些你以為懂,卻常誤會的事,真實觀察是怎樣的?

夜空中閃爍的星星久而久之會讓人好奇:除了我們的太陽,其他恆星周圍會不會也有行星?答案是肯定的──自1990年代起,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exoplanets)。但在大眾討論中,關於系外行星有不少流傳甚廣的誤解。這篇文章帶你逐一拆解常見迷思,並看看科學家如何找到它們、我們能瞭解到多少,以及哪些期待是過度樂觀,甚麼被誤導。

帶你的小朋友認識木星的五個趣聞
|

帶你的小朋友認識木星的五個趣聞

先從大小說起比較直觀。木星有多大呢?把地球塞進去可以塞大約一千三百顆!想像一顆比地球大很多很多的球,體積龐大到像是一個小型太陽系。對小朋友可以這樣比喻:如果地球是籃球,木星差不多是比賽用的那種大得多的健身球,甚至更誇張。

【深度認識】星系群
|

【深度認識】星系群

星系群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星系集合體,比較大規模的是星系團(Galaxy Cluster),而規模更大的則是超星系團(Supercluster)。以我們的地球所屬的「本星系群」(Local Group)為例,它包括了我們的銀河系(Milky Way)、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M31)、三角座星系(Triangulum Galaxy,M33)以及約54個較細小的星系。

三分鐘看懂「類星體」到底是甚麼?
|

三分鐘看懂「類星體」到底是甚麼?

想像你在旺角街頭,遠遠看到一盞亮到刺眼的招牌,光到以為是近在眼前,但其實它在很遠的高樓頂。宇宙裡也有這種「遠得要命但亮到誇張」的天體,我們叫它「類星體」。很多人聽到這名字會以為是某種特別的星星,其實它不是星,而是遙遠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在大吃特吃時發出的光。今天就用幾個常見問題,帶你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類星體。

太陽風是真正的風嗎?太空沒有空氣,為何會有風?
|

太陽風是真正的風嗎?太空沒有空氣,為何會有風?

你知道地球上的風是怎麼來的:空氣受到加熱、密度改變,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太陽風其實也是一種「流動」,不過它不是空氣,而是帶電的粒子──主要是電子和質子。這些粒子以極高速度從太陽外層向四面八方飛出,形成一股持續的粒子流。

為何肉眼看不到天上那些光亮?從夜跑、城市燈光談「星等」
|

為何肉眼看不到天上那些光亮?從夜跑、城市燈光談「星等」

有沒有試過在香港的馬路上夜跑,抬頭想看看星星,結果只看到一兩顆微弱的光點?或者在大嶼山的海灘,遠遠看到更亮、更…

比鄰星八件你可能不知道的祕密,解答最常見的誤解
|

比鄰星八件你可能不知道的祕密,解答最常見的誤解

在我們仰望夜空時,很少人會想到: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之一,竟然不像想像中那麼「親切」。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常被拿來當作人類未來星際旅行與地外生命搜尋的象徵,但它周遭的真相,往往比新聞標題更複雜、更有趣。本篇文章用「八個你不知道的事實」來拆解關於比鄰星的常見誤解,帶你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認識這顆鄰居恆星。

類星體到底是什麼?
|

類星體到底是什麼?

一般人看到「類星體」這個字,很容易把它和恆星或超新星混為一談。原因很簡單:在早期望遠鏡還不夠強大的時代,類星體看起來像像點狀光源,很像恆星,因此得名「類星」。不過,這只是視覺上的巧合。恆星是像太陽那樣自行發光的巨球,而類星體的光來自完全不同的來源與尺度。

【深度認識】星系
|

【深度認識】星系

我們香港人通常稱「星系」做「銀河系」,但其實這個講法有些問題,因為「銀河系」其實是我們居住的「星系」的名稱!這個要用英文來解釋一下,星系的英文是Galaxy,而我們香港人會把Galaxy翻譯成銀河或銀河系。而我們居住的「星系」的英文名稱叫Milky Way,正確的中文翻譯是「銀河系」!正因為我們香港人會把Galaxy和Milky Way都翻譯做銀河系,所以很容易搞亂!

用相機捕捉鄰居星:實拍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的可能與步驟
|

用相機捕捉鄰居星:實拍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的可能與步驟

比鄰星到底是什麼?為何特別? 先把背景交代清楚:比鄰星是南半球天空中的一顆紅矮星,距離我們約4.24光年,是太…

宇宙中的城市結構:用望遠鏡能看見超星系團嗎?
|

宇宙中的城市結構:用望遠鏡能看見超星系團嗎?

夜空中的星星並不是孤單的,就像地球繞著太陽,太陽是屬於銀河系的一員,而銀河系又住在一個更大的「社區」裡──例如本銀河系所在的本超星系團(Laniakea)。如果把宇宙想像成一張巨大的城市地圖,超星系團就是那種連成一片的大都會區,裡面有許多銀河團和星系群,相互牽連。

怎樣用一句話讓女生明白甚麼是小行星?
|

怎樣用一句話讓女生明白甚麼是小行星?

想像一下晚上抬頭看見的一顆流星,多半只是一瞬,但那背後的主角——小行星——其實和我們的太陽系故事息息相關。要和女生(或任何對天文不熟的人)聊小行星,不需要複雜的方程式;用生活化的比喻,配上一點點好奇心,就能把這個話題說得有趣又清楚。

【深度認識】中子星
|

【深度認識】中子星

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星星多數只是夜空上的閃爍小點。你或者曾被銀河系浩瀚的星海吸引,但你又可曾想像,宇宙某些最極端、最神秘的天體,其實與我們的普通印象大不相同?今天要帶大家探索的,是一類被譽為「宇宙終極密度」的天體 — 中子星 (Neutron Star)。即使你並非天文愛好者,也許都聽過這個詞,卻未必知道它的來龍去脈。讓我們拋開難懂的方程式,用簡單的比喻,帶你走進中子星的奇幻世界!

紅巨星:當恆星變老的華麗轉身,從物理模型看人生的變化
|

紅巨星:當恆星變老的華麗轉身,從物理模型看人生的變化

在夜空中,一顆恆星從青春期走向老年,會發生什麼變化?紅巨星便是這個過程中最具戲劇性的階段之一。它看起來又大又紅…

矮行星如果消失了,宇宙會變得怎麼樣?
|

矮行星如果消失了,宇宙會變得怎麼樣?

當我們仰望星空時,經常會提到行星,像是我們熟悉的地球、火星和木星等,但你有沒有聽說過“矮行星”這個名詞呢?矮行…

帶幼稚園小朋友認識火星:用故事和比喻走進紅色星球
|

帶幼稚園小朋友認識火星:用故事和比喻走進紅色星球

各位朋友,想像一下你在幼稚園面前,面對一群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要怎麼把「火星」這個遠在天邊的行星,用簡單又有趣…

【深度認識】黑洞
|

【深度認識】黑洞

你有否想像過,宇宙中竟然有些「看不見但很有力」的天體?它們不像太陽那麼明亮,也不像地球那樣可以站立,卻擁有連光都逃不出的驚人力量——黑洞(Black Hole)。黑洞常在電影或小說中出現,像無底深淵般神秘,甚至能扭曲時間與空間。本文會讓你全面了解這個宇宙中最不可思議的天體,從它的基本資料到如何影響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直接帶你走進現今天文學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