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一次看完恆星的一生!
|

帶你一次看完恆星的一生!

夜空中每一點閃爍的光,其實都在經歷一段漫長而壯闊的生命旅程。恆星不是永恆不變的燈泡,它們會出生、成熟、老去,最…

你有聽過「主序星」這個名詞嗎?
|

你有聽過「主序星」這個名詞嗎?

在夜完中絕大多數你見到的星星,其實都屬於同一個「人生階段」——它們叫做「主序星」(Main Sequence …

從天動說到日心說:一段改變世界的宇宙觀革命
|

從天動說到日心說:一段改變世界的宇宙觀革命

在香港這樣節奏急速,光害嚴重,我們很少能看見滿天繁星。但我們的世界觀——我們如何理解頭頂的天空——其實深深影響…

從直覺到科學:為什麼人類最初相信地心說?
|

從直覺到科學:為什麼人類最初相信地心說?

根據日常生活,你抬頭看見太陽從東邊升起、傍晚落在西邊,夜晚星星似乎繞著天頂慢慢轉動。直覺會告訴我們:是天在動,…

為何從金星的圓缺就可知道地球圍著太陽轉?日心說的明證!
|

為何從金星的圓缺就可知道地球圍著太陽轉?日心說的明證!

如果你在維港邊看夜空,偶爾會見到一顆特別耀眼的「黃昏星」或「清晨星」——那就是金星。它明亮、它迷人,但最令人驚…

極光的原理是甚麼?
|

極光的原理是甚麼?

在香港,夜晚多是霓虹、路燈與海面反光,很少人親眼看過極光。但每當社交媒體上有人分享冰島、挪威的綠色天幕,總會有…

甚麼是第一到第四宇宙速度?
|

甚麼是第一到第四宇宙速度?

想像你在球場上拋波:輕輕一扔,球很快掉回地面;拚盡全力再投遠一點,球飛得更高更遠,但仍然落回來。如果你可以把球…

要跑多快才擺脫太陽?用日常速度感解構「太陽逃逸」
|

要跑多快才擺脫太陽?用日常速度感解構「太陽逃逸」

如果有一天,你看著天上的太陽,忽然想問:我們要跑多快,才能真正「離開太陽」?聽起來像科幻片,但其實這是一條非常…

要多快才不再掉回來?淺談脫離地球重力的速度!
|

要多快才不再掉回來?淺談脫離地球重力的速度!

你可能會想:我把球拋上天,它總會掉回來;但那些人造衛星為什麼不掉?若我想「脫離地球重力」,到底要多快?這問題聽…

銀河系的「邊界」在哪裡?從星光到重力的多重定義
|

銀河系的「邊界」在哪裡?從星光到重力的多重定義

在清朗的香港夜空偶然可以看到橫跨天際的乳白色帶狀光芒,我們習慣叫它「銀河」。但科學上的「銀河系」是我們所在的龐…

太陽系邊界有幾多種定義?
|

太陽系邊界有幾多種定義?

我們常問:太陽系的盡頭在哪裡?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個巨大的城市,太陽系就像香港:有地界、有海域、有出入境口岸,還有…

太空從哪裡開始?原來有不同的定義?
|

太空從哪裡開始?原來有不同的定義?

你有否想過天有多高?地球與太空之間有沒有一道清清楚楚的分界線?很多人以為超過某個高度「空氣突然消失」,就叫做太…

重力透鏡:當時空變成一面宇宙放大鏡
|

重力透鏡:當時空變成一面宇宙放大鏡

重力透鏡不是魔法,而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的自然結果:質量會彎曲時空,光沿著彎曲的時空行走,看起來就像被「折射」。就好像你在海邊看陽光透過波動的水面,遠方的物體會被拉長或變形;宇宙中的重力扮演「水面」,把遠方的星系拉成弧線、甚至形成環。

白洞是甚麼?從黑洞的「反面」出發,理解時空、物理與想像的邊界
|

白洞是甚麼?從黑洞的「反面」出發,理解時空、物理與想像的邊界

如果黑洞像是一條只進不出的單行隧道,那白洞(white hole)就是只出不進的出口——一個理論上會不斷噴出物…

甚麼是「宇宙膨脹」?
|

甚麼是「宇宙膨脹」?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越遠的星系,看起來走得越快?你可能以為是它們在宇宙中飛奔,但更貼切的說法是「宇宙本身在伸展…

蟲洞是甚麼?
|

蟲洞是甚麼?

它是一條在時空(spacetime) 內的捷徑,理論上可以把遙遠的地方連在一起,甚至連接不同時間。不過,現實中的蟲洞並不是工程師用混凝土建成,而是出自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 GR) 的數學解。究竟這條宇宙「隧道」是如何出現?它真的存在嗎?會否像電影般瞬間穿越?讓我們一步一步打開這個話題。

宇宙暴脹是怎麼一回事?
|

宇宙暴脹是怎麼一回事?

但在宇宙最初的瞬間,曾經發生過一段極之誇張、超乎直覺的「加速擴張」——我們稱之為宇宙暴脹(Inflation)。這段歷史非常短暫,短到比你眨眼快上億億倍,卻徹底奠定了今日宇宙的大格局:為甚麼天空各個方向看起來差不多、為甚麼空間幾乎是平的、以及微小的量子起伏如何長成星系與我們。

看見宇宙的第一縷光:詹士韋伯太空望遠鏡是怎樣改寫天文課本的?
|

看見宇宙的第一縷光:詹士韋伯太空望遠鏡是怎樣改寫天文課本的?

想像一下,你走進一間燈光極暗的房,手上拿著一部對紅外線特別敏感的相機,能看見肉眼看不到的微弱熱光。你不但能看見…

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 LIGO簡介
|

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 LIGO簡介

如果有一天,你在夜深的彌敦道上感受到地鐵駛過帶來的微微震動,你可能會想:原來看不見的東西也能被感知。愛因斯坦在…

事件視界望遠鏡:把地球變成一面鏡子的黑洞觀測革命
|

事件視界望遠鏡:把地球變成一面鏡子的黑洞觀測革命

事件視界望遠鏡把世界各地的望遠鏡、工程、運算與理論串連成一件巨型「科學樂器」。我們不只是在看一張漂亮的圖,而是在最極端的自然實驗室檢驗重力定律,理解磁場如何驅動宇宙尺度的能量輸送,並學習如何從不完整與嘈雜的資料重建現實。下一代陣列與太空延伸將讓黑洞的「日常」越來越清晰,也讓我們每個人看到:當人類把時間、耐心與創意對準同一個難題,地球真的可以變成一面鏡子,映照出宇宙最深層的秩序。

淺談人類如何搜尋地外文明
|

淺談人類如何搜尋地外文明

在香港的夜空下,繁星或許常被霓虹和雲層遮住,但我們仍在問同一個問題:宇宙有沒有別的「鄰居」?搜尋地外文明(SE…

卡爾達肖夫指數如何定義星際文明?我們的等級是多少?
|

卡爾達肖夫指數如何定義星際文明?我們的等級是多少?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能量:手機要充電、港鐵要供電、伺服器要降溫。從物理角度,能量是做事的能力。文明要發展科技、建造城市、探索太空,都需要能量。卡爾達肖夫指數就是把這個常識推到極致——文明越進步,能調度的能量越多、越穩定、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