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一次看完恆星的一生!
夜空中每一點閃爍的光,其實都在經歷一段漫長而壯闊的生命旅程。恆星不是永恆不變的燈泡,它們會出生、成熟、老去,最…
夜空中每一點閃爍的光,其實都在經歷一段漫長而壯闊的生命旅程。恆星不是永恆不變的燈泡,它們會出生、成熟、老去,最…
在夜完中絕大多數你見到的星星,其實都屬於同一個「人生階段」——它們叫做「主序星」(Main Sequence …
在香港這樣節奏急速,光害嚴重,我們很少能看見滿天繁星。但我們的世界觀——我們如何理解頭頂的天空——其實深深影響…
根據日常生活,你抬頭看見太陽從東邊升起、傍晚落在西邊,夜晚星星似乎繞著天頂慢慢轉動。直覺會告訴我們:是天在動,…
如果你在維港邊看夜空,偶爾會見到一顆特別耀眼的「黃昏星」或「清晨星」——那就是金星。它明亮、它迷人,但最令人驚…
想像你在球場上拋波:輕輕一扔,球很快掉回地面;拚盡全力再投遠一點,球飛得更高更遠,但仍然落回來。如果你可以把球…
如果有一天,你看著天上的太陽,忽然想問:我們要跑多快,才能真正「離開太陽」?聽起來像科幻片,但其實這是一條非常…
你可能會想:我把球拋上天,它總會掉回來;但那些人造衛星為什麼不掉?若我想「脫離地球重力」,到底要多快?這問題聽…
在清朗的香港夜空偶然可以看到橫跨天際的乳白色帶狀光芒,我們習慣叫它「銀河」。但科學上的「銀河系」是我們所在的龐…
我們常問:太陽系的盡頭在哪裡?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個巨大的城市,太陽系就像香港:有地界、有海域、有出入境口岸,還有…
你有否想過天有多高?地球與太空之間有沒有一道清清楚楚的分界線?很多人以為超過某個高度「空氣突然消失」,就叫做太…
重力透鏡不是魔法,而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的自然結果:質量會彎曲時空,光沿著彎曲的時空行走,看起來就像被「折射」。就好像你在海邊看陽光透過波動的水面,遠方的物體會被拉長或變形;宇宙中的重力扮演「水面」,把遠方的星系拉成弧線、甚至形成環。
如果黑洞像是一條只進不出的單行隧道,那白洞(white hole)就是只出不進的出口——一個理論上會不斷噴出物…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越遠的星系,看起來走得越快?你可能以為是它們在宇宙中飛奔,但更貼切的說法是「宇宙本身在伸展…
但在宇宙最初的瞬間,曾經發生過一段極之誇張、超乎直覺的「加速擴張」——我們稱之為宇宙暴脹(Inflation)。這段歷史非常短暫,短到比你眨眼快上億億倍,卻徹底奠定了今日宇宙的大格局:為甚麼天空各個方向看起來差不多、為甚麼空間幾乎是平的、以及微小的量子起伏如何長成星系與我們。
想像一下,你走進一間燈光極暗的房,手上拿著一部對紅外線特別敏感的相機,能看見肉眼看不到的微弱熱光。你不但能看見…
如果有一天,你在夜深的彌敦道上感受到地鐵駛過帶來的微微震動,你可能會想:原來看不見的東西也能被感知。愛因斯坦在…
事件視界望遠鏡把世界各地的望遠鏡、工程、運算與理論串連成一件巨型「科學樂器」。我們不只是在看一張漂亮的圖,而是在最極端的自然實驗室檢驗重力定律,理解磁場如何驅動宇宙尺度的能量輸送,並學習如何從不完整與嘈雜的資料重建現實。下一代陣列與太空延伸將讓黑洞的「日常」越來越清晰,也讓我們每個人看到:當人類把時間、耐心與創意對準同一個難題,地球真的可以變成一面鏡子,映照出宇宙最深層的秩序。
在香港的夜空下,繁星或許常被霓虹和雲層遮住,但我們仍在問同一個問題:宇宙有沒有別的「鄰居」?搜尋地外文明(SE…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能量:手機要充電、港鐵要供電、伺服器要降溫。從物理角度,能量是做事的能力。文明要發展科技、建造城市、探索太空,都需要能量。卡爾達肖夫指數就是把這個常識推到極致——文明越進步,能調度的能量越多、越穩定、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