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是甚麼?
想像一下,你手上拿着每月的電費單,夏天開冷氣、冬天用熱水,家中每件電器都在吃電。地球的能源像屋邨公共水喉,大家一起分;但如果我們能直接把太陽照到地球之外的巨大能量都收下來,會是怎樣?這個腦洞大開的構想,就叫「戴森球」(Dyson sphere)。
我們每天都在用導航——找餐廳、坐巴士、走山路,全靠手機裡的GPS。但當人類準備重返月球,甚至長期駐留時,是否也…
想像一下,把一個迷你但可靠的「太空版劏房」搬到月球:面積要精打細算,但水電空氣絕不能斷,隔熱隔音要超強,還要防…
火星是其中一顆近在咫尺、同時又充滿神秘色彩的紅色星球。自古以來,人類就想像能否親身踏足火星。但要實現這一願望,首先我們要問:載人來回火星一次,到底要用幾多時間?答案,遠比搭飛機由香港去美國、更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淺出地探索,來回火星到底要「飛」多久,以及背後涉及的天文與航天原理。
你曾經幻想過在火星上生活嗎?很多科幻電影都描述未來人類移民到火星,開展嶄新的太空殖民生活。然而,從地球到火星的…
你有沒有試過坐飛機到歐美,坐足16小時還未到步,覺得全身麻痺,想像如果飛機一直不停飛,究竟可以飛多遠?假如我們拿民航機的速度,目標放遠一點,不止出國旅行,而是直接飛去火星——這個想法看似瘋狂,但背後其實能教我們極多關於宇宙、太空旅行和日常科技之間的距離。
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終於第一次「看見」了黑洞。究竟我們如何能拍攝到那被譽為全球天文界里程碑的黑洞「照片」?讓我們一同展開這段科學冒險的旅程。
每當夜深時分,站在香港的高樓天台或港島的山巔,你是否都曾仰望那片深邃無垠的夜空?漫天星斗閃爍,但在它們之間,是…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典型的單星,這在銀河系中其實顯得有點「特別」。天文學家估計,銀河中的恒星系統中,可能有一半到三分之二都是雙星或多星系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銀河其他地方生活,夜空中的「太陽」未必會是單獨存在,很有可能是兩個甚至多個一起升起和落下,讓晝夜更複雜且壯觀。說不定電影《星球大戰》中的「雙太陽落日」並不只是奇幻的想像,而是宇宙中實實在在可能出現的風景!
當我們仰望夜空時,看到的是穩定閃爍的星星、偶爾途經的流星和傲然獨立的月亮。很難想像,遠在天邊的宇宙深處,有一種…
在市區生活時或許難以察覺,但只要有機會仰望夜空,我們便常會想:那些繞著太陽運行的行星,它們的路徑究竟是怎樣的?…
夜空之中,星光閃爍,我們眼睛所見的宇宙,其實可能並非直觀那麼簡單。我們會以為,光線是一直線穿越空間,從遙遠星體…
想知道甚麼叫宇宙膨脹,可想像一下你正站在彌敦道的一端,但看著另一邊的人群正漸行漸遠,這個情況就有些像宇宙膨漲。而離開的速度,就是宇宙裡那些星系之間的距離不斷拉遠的速度,就是宇宙膨脹的速度。其實,哈勃常數(Hubble constant)就像一把量度「人群疏散速度」的尺,幫助天文學家揭開宇宙膨脹的秘密。究竟什麼是哈勃常數?它為我們揭示了宇宙哪些深層的故事?這就是我們這篇文章要一同探討的主題。
許多人仰望夜空,總會疑惑:我們究竟如何瞭解宇宙的歷史?我們又怎麼知道宇宙曾經是怎樣的?其實,宇宙早期留下了一個…
當我們仰望夜空,很容易想像浩瀚宇宙中,每個行星都是孤獨地漫遊。可是在太陽系裡,有幾顆巨大的行星身邊圍繞著美麗的…
你可曾想像過我們身處的宇宙,其實像一塊廣闊的橡皮墊?上面放著不同重量的物件,就會壓出坑紋。這塊墊,就是所謂的時…
月相,簡單來說,就是從地球上望向月球時,我們看到那部分被陽光照亮的面積及形狀。換句話說,不論月相如何變,都只是我們怎樣從地球角度觀察月亮的反光情況。
當我們仰望夜空,以為看到無數星星和銀河已經窺見宇宙的全貌,但天文學家會告訴你,其實我們看到的不過只是宇宙冰山一…
你有否想過,在夜空中我們所看到的星星、遙遠的星系,其實只是宇宙很小的一部分?不是因為更遠的地方沒有東西存在,而…
在我們的宇宙當中,黑洞一直被視為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傳統印象下,黑洞像一部「太空吸塵機」,只會不斷吸納周圍的物質與光線,連一絲信息都無法逃脫。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70年代的著名物理學家史提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想法——黑洞其實並不是永遠「只進不出」的天體,相反,它們會逐漸向宇宙釋放能量,最終甚至可能完全消失!這個看似匪夷所思的理論,就是我們今天要深入探討的「霍金輻射」(Hawking rad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