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星系離我們近嗎?
大多數人熟悉「星星」和「銀河」,但在我們的宇宙社區裡,還有一類不那麼耀眼、常被忽略的成員——矮星系。別小看它們體積小、亮度低;這些小星系其實悄悄影響著宇宙結構、暗物質研究,甚至和我們地球的起源有關。以下以問答形式,一步步拆解矮星系的面貌,讓沒有天文背景的你也能看懂它們為何重要。
宇宙的終點在哪裡?🤯 這是一個困擾科學家與哲學家數百年的問題: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事實上,我們並不知道答案…
你有沒有試過在晴朗的夜空下細看星空,那一點一點發亮的星,不禁令人好奇:在地球之外的宇宙,究竟還有甚麼驚人的天體…
如果你覺得太陽已經很巨大,那麼準備好被Stephenson 2-18震撼吧。這顆巨大的紅超巨星(red supergiant star)讓我們的太陽看起來就像一顆發光的大理石。太陽的直徑約為140萬公里,而史蒂芬森2-18的直徑則超過太陽的2000倍。它目前被認為是已知宇宙中最大型的恆星之一。
在夜空與行星模型之外,地球是我們每天觸碰、呼吸、感受的那顆「真實」天體。對許多人來說,地球看似理所當然:有空氣…
迄今已發現超過五千顆系外行星(exoplanets),這是天文學上的重大突破,但這僅是宇宙冰山一角。這些已知的行星大多是在銀河系中相對狹小的區域,透過有限的方法如凌日法(transit method)和徑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technique)所發現。
這個超巨大的結構,不只是「一個星系」那麼簡單,更可說是宇宙中一個偉大的「天體家族」。究竟拉尼亞凱亞是甚麼?它的規模有多大?和我們地球、太陽相比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同展開宇宙的探索之旅!
你有沒有試過等巴士時覺得一分鐘像一小時,但和朋友打機時,兩小時卻像十分鐘?這種主觀感覺人人都有,但在物理世界裡,時間不只是感覺會變,真的會變慢或變快。這就是「時間膨脹」——一個聽起來很科幻、其實離我們日常生活不遠的現象。
當一顆大質量恆星的生命終結時,它不會只是逐漸暗淡消失,而是以一場宇宙級的盛大爆發──超新星(supernova)──作為終章。這些爆炸是宇宙中最壯觀的事件之一,釋放出的能量短暫地超越整個星系的光芒,並激起震波在宇宙中擴散。
夜空中閃爍的星星久而久之會讓人好奇:除了我們的太陽,其他恆星周圍會不會也有行星?答案是肯定的──自1990年代起,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exoplanets)。但在大眾討論中,關於系外行星有不少流傳甚廣的誤解。這篇文章帶你逐一拆解常見迷思,並看看科學家如何找到它們、我們能瞭解到多少,以及哪些期待是過度樂觀,甚麼被誤導。
想像一台太空望遠鏡,其主鏡寬達50公尺——幾乎等同於一個足球場的大小,且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主鏡的八倍大。
先從大小說起比較直觀。木星有多大呢?把地球塞進去可以塞大約一千三百顆!想像一顆比地球大很多很多的球,體積龐大到像是一個小型太陽系。對小朋友可以這樣比喻:如果地球是籃球,木星差不多是比賽用的那種大得多的健身球,甚至更誇張。
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以每小時690,000公里(430,000英里)的速度飛行,約為光速的0.064%。這是人類太空探測器中速度極為驚人的紀錄。
想像你在旺角街頭,遠遠看到一盞亮到刺眼的招牌,光到以為是近在眼前,但其實它在很遠的高樓頂。宇宙裡也有這種「遠得要命但亮到誇張」的天體,我們叫它「類星體」。很多人聽到這名字會以為是某種特別的星星,其實它不是星,而是遙遠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在大吃特吃時發出的光。今天就用幾個常見問題,帶你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類星體。
黑洞常常讓人聯想到龐大、致命且遙遠的天體:吞噬恆星的超級黑洞、來自雙星合併的重型黑洞。但你或許沒想過,黑洞其實…
地球今天看似一顆平靜的藍色星球,但它的誕生故事卻遠非溫柔。在過去45億年中,我們的世界經歷了太陽系中最極端的轉變,從熔岩球體變成冰封雪球,最終成為我們稱之為家的生命天堂。這是一場充滿火焰、冰雪與生命火花的宇宙大變身。
你知道地球上的風是怎麼來的:空氣受到加熱、密度改變,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太陽風其實也是一種「流動」,不過它不是空氣,而是帶電的粒子──主要是電子和質子。這些粒子以極高速度從太陽外層向四面八方飛出,形成一股持續的粒子流。
有沒有試過在香港的馬路上夜跑,抬頭想看看星星,結果只看到一兩顆微弱的光點?或者在大嶼山的海灘,遠遠看到更亮、更…
如果重力並非一種基本的自然力,而是我們生活在一台宇宙級巨型電腦(universe-sized computer)中的證據呢?英國朴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物理學家梅爾文·沃普森(Melvin Vopson)提出一個大膽的新理論,認為重力並非因為質量互相吸引,而是因為宇宙像你電腦裡的ZIP檔案一樣,正在壓縮資料。
在我們仰望夜空時,很少人會想到: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之一,竟然不像想像中那麼「親切」。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常被拿來當作人類未來星際旅行與地外生命搜尋的象徵,但它周遭的真相,往往比新聞標題更複雜、更有趣。本篇文章用「八個你不知道的事實」來拆解關於比鄰星的常見誤解,帶你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認識這顆鄰居恆星。